每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懂得珍惜生命。
——柴瑞霽
在醫院員工中間,在患者群裏,關於院長的逸聞趣事流傳甚廣,細細思索,值得回味。
“有一次我隨院長去西安回來,走進存才麵館,心想讓大家餓了一路,還不點兩個菜?不就十來塊錢嘛。可院長給每人一碗麵條,看著他埋頭吃得鼻子冒汗,我們什麼也說不出口。”一位科主任說。
“那次在北京,他為了省錢,讓我們四個住一個標準間,還搶著拿毛毯鋪在地上先占了位置,弄得我們都很尷尬。”跟他出差的一位科長說。
“柴瑞霽幹工作確實沒人能比,就是太強了,不過沒有頂過我。”分管領導副專員解福德曾經說。
“那次我掛號遲了,等到一點半還沒有輪到我。院長出來對我說,對不起,我實在頂不住了,先回去吃一口,眯十分鍾就回來,不然把脈也不準,你看行嗎?兩點鍾他準時來給我看病。人家是大院長,名大夫,給我一個農民說小話,這樣的好人哪裏還能找到?”一位患者說。
“王大夫出差時,經常見院長一手拿饃饃一手拿根黃瓜,吃得有滋有味。哪裏像個院長?”一位與他相鄰的員工說。
“院長罵人也是一景,一般人看不到。新院打地基時他心裏總是不踏實,半夜不顧雪大路滑,要我把車子開到工地,我倆悄悄躲在車裏,一下一下數強夯打得夠不夠標準。按施工標準應該是15下,果然一次是9下,一次是13下。院長跳出車子,站在雪地裏打那個經理手機,破口大罵,讓他們立即返工。從沒有見過他生那麼大氣,渾身發抖。”董福鬆說。
如此例子不勝枚舉。
院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方式也頗令人感慨。2010年寒假前夕,二女兒柴凝馨在宿舍把一千元生活費丟了。她仔細回憶了丟錢的每一個細節後在床頭貼上一個紙條,寫到:誰拿了我的錢,請把它放回原處或者打進我的卡裏,這是我的卡號。我不再追究。然後她就去圖書館看書。善良的凝馨等了三天沒有她想要的結果,看著每一個熟悉的麵孔時她傷心了,不知下一步該怎麼做,於是給爸爸發短信。下麵是院長的幾個回信:
1.丟錢的事剛才告訴我了。我太了解你,從小到大一直節儉,突然丟錢,心裏很難過。加上是在宿舍丟的,有可能會是自己的同學,心裏更加難受。你會這樣想,我平時如此節儉,某人為什麼會這樣狠心?於是你很氣憤,也很懊惱,或許傷心中帶著幾分疑慮。如果是這樣,我想與你溝通。一是錢已丟失,以後注意就是了,很快把它忘掉。我們不能因為丟錢而撿回來不良的心緒,那我們就更吃虧了。吃虧的事不能做,我們不能再丟失良好的心情。二是不論是如何丟的,也不要多想,不要猜測會是哪個同學。疑人偷斧的寓言提醒我們,無端猜測不僅會增添自己的煩惱,而且有可能會傷害無辜。這些不利己也不利人、又於事無補的傻事我們也不能做。三是把丟錢的事看成一種募捐,畢竟你們同學都不富足,誰有困難都是困難,丟失的錢會給拿走錢的人解決一點困難。我覺得不要把這次拿錢視為偷,因為拿你錢的這同學是做了一件錯事,我們的原諒會幫助她改正的,能幫助人改正一點錯誤是很功德的,我的觀點你同意嗎?我的女兒徒弟。
2.學會委屈。委屈是最易造成鬱悶的一種情緒和心態,對於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可能會成為一種傷害。但是委屈往往能使人認知社會,洞察事態,激發誌向,定位人生,增長智慧,懂得適應,知道忍耐,變得聰明。所以,學會委屈是一種能力和財富。屈是伸的基礎,委屈是搏擊的前提。學會委屈是大智慧。
3.容忍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處事方法。因為,不容易做到,才需要學會。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或致命的缺點,即使這樣,這些人也都有優點或長處。有時候一個人對一個人的傷害,並非故意,而是處於幼稚或不成熟,要相信這些都會改變的。當然也會有不會改變的人,那就允許這些存在,這就是人生世事。對這些我不在意就是了。我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不需要討厭也不值得抱怨。
4.這次沒忍住,那就下次再忍吧。下次還忍不住就下下次再忍吧。總有學會忍住的時候。再者,這次沒忍住就算了,但要學會放下。要把這次沒忍住的事從心裏放下來,別擱在心裏。我們心裏的內存有限,保留良好的內容,把不良的東西刪除。學會放下同樣重要啊!放下也是一種大智慧!
5.發生的事都是過去時,發生的事就別追悔,而是放下和忘卻。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就能熟睡,放下就會迎來燦爛的明天。師父爸祝你睡個好覺。晚安。不要回複。
這幾封特殊的家書,讓我們不難看出院長在對待別人的錯誤時的心態以及做法,但他那一刻似乎忘記了女兒的年齡,要涉世未深的一個在校大學生用他的處世理念與方式,真的有點勉為其難。這個夜晚,嚴師與慈父的雙重角色也許使他一向慈和的麵容更加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