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聽班子成員的評價:
“我作為紀檢書記,可以拍胸脯,院長非常廉潔,每一次招標,監察室全程監督,過程透明。那次在太原,參加招標的單位老總有和院長是同學的,有我的同學,還有與副省長有關係的,他們都以為勝券在握,沒有想到最後中標的是中國建築總公司一局,可以說在省裏最沒有關係的一家。”紀檢書記李為民說。
“他就是用中醫的哲學處理人際關係,把握分寸,就跟他調配中藥一樣,遊刃有餘。這是我們班子之所以團結的根源。”黨委副書記管恩亮說。
“院長最重視職工文化生活,歌詠比賽、籃球賽等,他不是為搞活動而搞活動,而是把它當作凝聚人心的一種形式。幾年來在醫院文化構建上下了大功夫。”工會主席薛金虎說。
“我們醫院能發展到今天,班子成員不斷充電是關鍵。那時在省城讀高級研討班,我們四個院長坐車一起去,每月兩次,風雨無阻。還在清華大學聽了一周課。”“院長帶我們到杭州考察,竟然連西湖也沒有讓大家去,時間緊張。在車上為給大家解悶,就說萬榮笑話。那天早上指著賓館外的人工小湖說,這就是西湖。我說:院長您不愧是萬榮人,‘忽悠’人沒商量。”副院長令狐路線笑著說。
“院長的工作方法很有特點,有一次他拿出一份投訴信說:‘你拿去看看吧。’我臉就紅了,這是最大的批評。”副院長鄭秀萍說。
“有一次在上海搞融資,兩天吃了24元,每天就吃兩頓飯,就在大排檔轉。花花上海在某些人眼裏,不揮金如土就不枉來過。可院長帶著我這個總會計師,錢匣子,卻舍不得花錢。”總會計師範四讓說。
“院長在進人上有個原則,不搞‘近親繁殖’,就是說不隻是山西醫科大,而是北京、上海、東北、南方,這些學生無疑給醫院增加了活力,不同的文化豐富了醫院文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這不但增加了難度,還得罪了當地領導想介紹的關係。”院長助理薛國強說。
“我們請別人喝咖啡,院長悄悄擠眼,讓我們少喝留給客人。看台州醫院那次,我還摸不準院長的脾氣,讓我點菜我就點。吃完飯院長指著剩菜說:‘你點的你必須把它吃完。’他是讓我記住,下次不可這樣。要節省。”院長助理陳振宏說。
組織上讓他當衛校校長時,他打電話給在北京開會的妻子,妻子說:“你可別當,權、錢、人你一樣都玩不了,就老老實實當你的大夫。”
有名的口腔專家牛東平知道了,說:“管理人是一門藝術,校長當好了也能體現人的價值,為什麼不當?”
牛東平沒有看錯,從普通大夫到校長到一院之長,這“轉身”稱得上華麗,可代價也不小,幸虧沒有倒下,沒有讓人們抬著他在工地上轉一圈。“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相信誰也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
原人大主任黃有泉笑著調侃:“閻王爺不收好人,因為你的任務沒有完成,蓋好醫院隻是第一步。”領導們從來都是鞭打快牛,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聽聽院長怎麼說:“每個人都有夢想,但夢想一旦成為一種信念,就會支撐你去邁過一個又一個坎。意誌,毅力,百折不撓,都源於此。”
說到此,讓我們不由想到一部熱播電視劇《潛伏》裏的中共特工餘則成,如果沒有信念,隻那種在魔窟裏的生活,讓他死一百次都有了。革命戰爭時期的每一位共產黨員,哪個不是靠信念?可在當今時代,信念這個詞被一些人淡忘了。但在中心醫院,在這群默默奉獻的白衣戰士中間,並不陌生。
眷戀這潔白的衣衫,它是天使無暇的容顏;
敬仰這鮮紅的十字,它是愛心彙集的信念。
救死扶傷,祈願平安,責任重於山。
嗬護人格,敬重生命,希望的燭光送給你溫暖。
眷戀這潔白的衣衫,它是天使純淨的心田;
敬仰這鮮紅的十字,它是熱血鑄就的誓言。
真誠關愛,無私奉獻,生命大於天。
嗬護人格,敬重生命,滿腔的赤誠伴你到永遠。
“我認為,醫院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的管理。醫院的管理如果能夠跨入到文化的境界,那麼我們醫院確定的理念、規範、製度和紀律等等,就都將會化成全體員工的職業習慣和自覺行為,並會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形成一個團體的優良作風、一個醫院的文化品格。院歌既是用藝術的形式對醫院文化的一種提煉和濃縮,又是醫院文化的一種滲透和輻射,更是醫院文化的一種升華和傳承。可以說,一首優秀的院歌就是醫院文化的‘眼睛’和靈魂!”院長在一篇文章裏寫到。
這首經院長字字推敲的運城中心醫院院歌,每天都會響在醫院每一位員工耳邊,是責任,是使命;響在院長心底,字字千鈞,刀刻斧鑿:
生命大於天。
直到自己的呼吸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