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尾聲(2 / 3)

花瓣的光彩從主角的位置自然隱退,漸漸地成為花蕊的陪襯。

這種自然地淡出,成全了生命的另一種絢麗。

人生難道不是如此嗎?

4月26日淩晨1點10分

花瓣凋謝已很明顯,金黃色的花蕊如同旭日,漸漸升至花的頂端。

蕊穗成熟而有序地舒展,表達了生命的永續呈現。

一切都那樣自然,一切都那樣開放。

覺察之中我有所頓悟,人與自然的交流,人與天地的溝通,人與生命的對話,欠缺的就是如此的開放與自然。

4月27日零時

花的形體不再柔軟,花的顏色不再妖豔,花朵已經凋零得顯而易見。

然而,花粉卻在成熟中不斷迷漫,好像要把自己全部融入整個自然。

視覺中的畫麵無法定格,等待著生命的新周期再次呈現。

人會這樣嗎?

當與生命呈現周期告別的時候,也會成熟地融入和諧的自然。

我的覺察再次地朦朧,花已經成為自然的花和花的自然,人也將融入自然的人和人的自然。

“看出花朵的美麗,能夠喚醒人類(無論多麼短暫)去正視他們自己最深處的本體——也就是他們的本質——之中的美麗。”

“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臨在、定靜和覺察,他們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這本質就是在每個創造物和每個生命形式當中永存的意識或靈性,同時人們也能夠認識到,它和人類自身的本質是合一的,所以能夠愛它如己……”

這是一位叫艾克哈特·托爾的德國人說的,他的《新世界·靈性的覺醒》2005年在美國出版後,與他的名著《當下的力量》一書風靡全球。他提供給世界的不僅僅是人類意識的覺醒,而是人類整體意識的提升與轉化。

物質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精神追求也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因為我們對它的需要超過前者。而前者已是大同,後者能有幾人?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得失心、執著心。”這是禪宗裏有關放下的闡述。院長的“放下”怎樣歸屬?

“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頓悟”除了一生的修煉和刹那間的靈感,更多的是上天賜予的稟賦。外在的“放下”會有來自社會的動力,幫你放下,不放都由不得你。比如職位變動,比如公職退休,比如門前冷落車馬稀等等。而內心的“放下”沒有人幫你,隻能靠自己。再看大千世界,內心放不下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很多人才不適應或者,痛苦?

我相信院長“放下”的真正含義。知天命之年的柴瑞霽在經曆過做大事的風風雨雨後,最知道自己的晚年需要什麼,該做什麼。父親的教誨,醫者的使命與責任,都不會因此而淡化。繼續做一名好醫生,繼續講學使更多的好醫生成長、成熟,仍然是他不改的初衷。

2010年的最後一天,運城市衛生局“關於成立運城市柴瑞霽名中醫工作室”的文件批複送到了院長案頭,“發掘整理柴浩然、柴瑞霽名老中醫醫案、學術思想、臨床經驗並彙編出版;培養柴浩然、柴瑞霽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使其臨證精華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發揚光大,惠及百姓”,將成為他後半生的主要內容。還有,關於對《傷寒論》的最新理解,把自己多年的思考與研究付諸文字,用於教學;還有,做義工、講學。可以斷定,柴瑞霽這次的“轉身”將是回歸原本——醫者。但人們可曾知道,此醫者已非彼醫者?2011年3月19日,柴瑞霽收徒儀式在中心醫院小會議室舉行。從北京趕來的科技部賈謙教授,運城市衛生局局長周迎、副局長田康立以及柴氏三兄弟和柴瑞霽夫人王麗娜,共同見證了這一特殊時刻。作為山西醫科大學和山西中醫學院的碩士生導師,柴瑞霽不但要帶科班學生,而且用師承教育的方式收一名族外的徒弟寧雲峰,人們在祝賀之時會肅然起敬。院長的講話熱情洋溢而不失真誠:“我為什麼會選擇今年帶徒呢?一是新院已經建成運行了一年多,情況良好;二是在中醫學術研究上,我覺得在通過這樣一次經曆後,有很多的開悟;三是我感覺自己心靈的修煉和覺察力的提升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如果說十二年是生命的一個輪回,我已經做好了在下一個輪回上的重點轉移,我想應該叫回歸中醫、覺察中醫、傳承中醫,成為我心理曆史的一個選擇。這就是我今年開始帶徒的真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