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第二個女主角李瓶兒,先是嫁給"夫人性甚嫉妒"的梁中書為妾,卻"隻在外麵書房居住。"後來名義上嫁給了花子虛,但實際上"和他另一間屋睡著",而被其叔公花太監霸占。李瓶兒這兩次婚姻,都不是很美滿,先不說作了梁中書的妾,是個名分低下問題,單就看嫁給花子虛後,卻被花太監收用,確是個悲劇。太監娶妻也成為一大"亮點"。

古人受儒家影響,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人娶妻是為了延續香火,兒孫滿堂,越多越好。再聯係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天下男女都應該有個婚嫁過程。但是,有這樣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想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可是,不論如何也達不到正常人的標準。這是一群被扭曲了的人群,是封建社會產生的特殊現象。這些人就是宮廷之中的宦官。

宦官是在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宦官在中國出現得很早,大約早在夏商周的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

宦官沒有性能力,當然,結婚生子,延續香火是不可能的。據《男性太監酷刑考》述,宦官閹割方法有四種:割去全部陰莖和睾丸;隻割睾丸;將睾丸壓碎;割去輸精管。《末代太監秘聞》一書還介紹有"繩係法",即用麻繩將幼兒從睾丸根部死死係住,久而久之生殖器就失去功能,並逐漸壞死;另一種方法是給幼兒服用一種麻醉藥,然後用針不間斷地紮刺睾丸,使之逐漸地失去功能。

生理上的缺陷決定了宦官不能結婚生子,並不代表宦官心理能夠接受。另外,曆朝曆代也沒有明令禁止宦官結婚,相反,宦官結婚漸漸成為一個事實。

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一種近似於結婚的形式出現。宦官中的大多數與宮女結成"對食"關係。據《秋燈錄》載:"宮中舊例,內監與宮女各配夫婦,謂之對食……偶俱相比,無異民間伉儷。"所謂"對食",就是宦官和宮女結為夫妻的意思。到了明朝,由於宮廷內宮女眾多,這種現象更為普遍,那時以"菜戶"的稱呼代替"對食","菜戶"就是和宦官發生男女關係的宮女的代稱。

宦官娶妻當然並不意味著能過正常的性生活,但太監有男人的性意識,也當然有相應的性要求,性欲的強弱雖然各有不同,心理上的需要應該是相同的。況且太監本來就不承認自己是非正常的男人,無時無刻不想證明自己有男人的本色,讓人忽略他們受過宮刑,娶妻便成了他們最大的安慰,可以說,心理上的慰藉和潛在的性要求是太監娶妻成家的兩大動力。

東漢時期,宦官勢力急劇膨脹,乃出現了"常侍黃門亦廣妻娶"的情形,桓帝時單超等"五侯",更"多娶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這表明娶妻納妾已成為宦官的合法權利。進入唐代之後,宦官娶妻更為普遍。玄宗時的大宦官高力士偶然見到刀筆吏呂玄晤的女兒,見其容貌秀美,舉止嫻雅,驚為天人,遂娶之為妻。呂玄晤隨即被擢為少卿,後出任刺史。代宗時權閹李輔國娶元擢的女兒為妻,元擢也因此當上了梁州刺史。曾曆仕順、憲、穆、敬、文、武六朝的大宦官仇世良娶妻胡氏,乃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子賓客兼禦史大夫、贈戶部尚書胡承恩之女。胡氏嫁給仇世良後,妻以夫貴,得封魯國夫人。漢朝時,宮女和宦官可以結成的對子,當時稱為"對食";宋朝時,年滿三十的宦官可認養子。但到明朝時,此時的宦官與宮女結對稱為"菜戶",並成了宮中一景。明朝中葉以後,"菜戶"已多得無以數計,剛開始時還十分秘密,以後也就逐漸變成公開,甚至還蔚然成風。《明史》卷一一四《懿安後傳》說:"宮人無子者,各擇內監為侶,謂之"菜戶",具財物相通如一家,相愛如夫婦,既而妃嬪以下,亦頗有之,雖天子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這一段文字說明了當時此風之盛,連皇帝對此也不幹涉了。

據葉東莊的《水東日記》載:明宣宗一上台就提拔內臣陳蕪為禦馬監太監,賜姓名曰王瑾,賞賜不可勝記。皇帝對有"舊恩"於已的太監提拔、賞賜都不難理解,難以理解的是下麵這句話:"且出宮女兩人為夫人。"這好像是曆史上的一個特例,此事大約開了明朝宦官娶妻的先河。不僅使宮中的"菜戶"普及,也使宦官娶妻顯得十分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