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成才視野(11)(1 / 3)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或集團來說,意味著市場萎縮和生命的枯竭;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意味著自絕於世界現代化進程之外,意味著民族競爭力的衰微和民族生機的窒息。

誠信是一種人和資源。人和是個人、企業或集團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古人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現代經濟中,誠信作為重要的人和資源,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它是個人和企業親和力、凝聚力和競爭力的先決條件,是內部團結和統一的基本道德前提。人和資源所強調的團隊精神,是企業賴以維係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組織力量。《書經?尚書》在考察周取代商這一曆史時說,“紂有臣億萬,億萬其心。周有臣三千,唯一心。”這就足以說明人和資源的重要性。缺乏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內部團結及其凝聚力和競爭力便無從談起,這是一個基本的社會常識。可見,誠信出團結,團結出效益,這是誠信作為人和資源的基本體現。

其次,誠信是一種經濟資源。

誠信成為一種經濟資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資源”主要指土地、資本和勞動三個實體要素,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對上述要素的追加來實現。現代經濟增長的經驗表明,勞動力和實物資本對現代經濟增長貢獻的比重已經不斷下降,經濟增長主要通過不斷降低交易成本來實現。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專業化和勞動分工帶來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從而造成協調、組織、控製、監督的成本不斷增大,對於契約製度和信用製度的需求更加依賴。因此,努力開發和利用誠信經濟資源,促使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高效有序地運行,避免由信用的缺失造成的生產或流通過程的中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誠信作為經濟資源具有三方麵的基本職能。一是資源投放的回報性。守信踐約是經濟活動得以繼續的基本前提,否則必然導致交易的中斷,一個講誠信的企業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資源破壞的懲罰性。如果一個企業不注重誠信建設,在同行和消費者中造成虛假欺騙的惡名,它將很快被市場淘汰出局,直至死亡;三是資源累積和效益回報的漸進性。誠信經濟資源是一種無形的動態資源,不可能像傳統的實體資源那樣具有立竿見影的效益產出,隻有通過長時期堅持不懈地持續開發,才能漸次收到回報的效益,因而對誠信經濟資源的開發既不可一蹴而就,又不可心存僥幸,任何時候的偶爾失足,都有可能導致企業生命的一蹶不振甚或徹底崩潰。

再次,誠信是一種社會資源。

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使得誠信作為一種社會資源的屬性日益凸顯。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網絡化的社會,信息產業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著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因其具有超越時空界限、雙向信息溝通、交易手段靈活和交貨方式快捷等特點,已經改變和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貿易形態,為經濟發展提供原動力,從而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隨著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特別是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意味著誠信不僅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一個企業的興衰緊密相連,而且同整個社會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顯示出它作為關係社會穩定和發展的資源意義。

社會消費觀念與消費方式的變化和發展使得誠信作為一種社會資源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貿易形態發生改變的同時,消費觀念也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寅吃卯糧不再被認為是坐吃山空的表現,買方市場帶來了信貸消費的繁榮。在美國、西歐等一些發達國家,消費信貸在整個信貸額度中所占比重一般為20%-40%,甚至高達60%。在法國,1/2的家庭有債務,1/4的家庭靠貸款買房子。我國消費信貸也進入了快速增長軌道,截至2001年10月末,消費信貸餘額為6464億元,比1997年末增加了6292億元,增長了37倍。不僅總量迅速上升,而且品種也呈多元化發展。從消費領域看,發展到住房、助學等多個消費領域;從信貸工具看,發展到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方式;從業務機構看,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展到有條件開辦信貸業務的所有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的發展對社會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誠信做保障,消費信貸就無從談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陷入無序狀態,當然更談不上社會的發展與繁榮。

最後,誠信是一種品牌資源。

品牌是企業價值的體現。品牌無疑是科技含量、服務質量和企業管理水平與經營理念在產品中的凝結,它更是企業信譽和生命力的體現。據美國《商業周刊》對最具價值品牌的排名,2001年,排在第一位的是可口可樂,價值689.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