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
《罪與罰》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寫於1866年。
貧窮的法科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殺死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想以此改善母親和妹妹的境遇,但無意中還殺死了老太婆的受剝削的妹妹。事情過後他痛苦萬分。後來他遇到醉漢馬爾美拉多夫的女兒索妮亞,得知她為了維持一家的生活,竟走上街頭賣淫,深受感動,於是去官府自首,並走向“新生”。
作品描繪了下層人物的悲慘生活,反映了貧富的對立,揭露了現實社會弱肉強食的道德原則。但將信仰宗教、逆來順受的索妮亞象征黑暗社會的光明,用主人公的行凶理論及其作案行為影射革命的平民知識分子,則暴露了作者否定革命鬥爭的錯誤觀點。
作品結構緊湊,情節集中,對人物心理活動刻畫細膩、深刻、生動,使作者獲得了世界聲譽。
煙
《煙》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
作品描寫格裏戈利·米哈依洛維奇·李維諾夫愛上了破落貴族的女兒奧西寧公爵小姐,正當他們沉浸在愛河之中時,在一次社交舞會上,向往富貴與虛榮的伊琳娜改變了初衷,離開了李維諾夫,遷居彼得堡。平複了傷痛的李維諾夫與其表妹達吉亞娜訂婚了。10年後,他又意外地遇到了已成為貴夫人的伊琳娜,兩人再一次陷入愛河。李維諾夫抑製不住對伊琳娜的愛所帶來的內心道德譴責,向未婚妻達吉亞娜坦白了自己的感情。達吉亞娜忍痛離開了李維諾夫。當李維諾夫要求伊琳娜逃離腐朽的貴族生活,與他遠走高飛時,伊琳娜卻拋不開她習慣了的舒適生活,拒絕了。李維諾夫獨自出走。幾年以後,李維諾夫去看望他表妹達吉亞娜,再一次跪倒在她麵前,達吉亞娜幸福而平靜地接納了李維諾夫。
屠格涅夫的小說結構嚴謹,脈絡分明,而《煙》卻似乎分成以拉特米洛夫、古巴廖夫、波圖金再加上李維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的四個部分,頭緒紛繁複雜。它們之間似乎又可以各自獨立,互不從屬。
小說文采秀麗明快,心理描寫精湛透徹,不愧為屠格涅夫的典範作品。
白癡
《白癡》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
主人公梅什金公爵是“一個正麵的美好的人物”,成長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沒有受到資本主義的惡劣影響,像兒童一般的天真和純潔無瑕。他患有重病,在肉體上經受巨大的痛苦,並且以此為代價取得了精神的和諧。他對人的苦難有著強烈的敏感,富有同情心,對人無私,親如手足。梅什金愛絕色美人娜斯塔西婭·菲裏波芙娜,同樣也愛貴族少女阿格拉婭。但這都是無私的,排除了肉欲的兄弟般的愛,這個籠罩著聖光的人物是基督的化身,他將臨人世,企圖以無所不包的廣博的愛和自我犧牲精神來拯救苦難深重的人類。梅什金犧牲了個人的幸福和阿格拉婭的愛情,企圖把娜斯塔西婭·菲裏波芙娜救出苦海,使她免遭金錢勢力的摧殘,可是他不僅無力保護這個被損害的女人,甚至最後使她遭到商人之子羅果仁的殺害,而他本人也發了瘋,成了真正的白癡。
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代的本質特征:人們金錢欲望日益膨脹,道德觀念發生了動搖,犯罪現象空前增多。小說還通過娜斯塔西婭·菲裏波芙娜這個美的化身的毀滅對金錢、肉欲和私有製進行了抨擊。她的毀滅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梅什金身上體現出來的以博愛、仁慈來救世的理想的破產。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完成於1863~1869年。這部被稱為史詩般的作品共分4卷和尾聲5部分,在19世紀初10幾年間俄國社會生活的廣闊背景上,描寫了1805年和1812年兩次俄法戰爭以及戰後興起的十二月黨人運動。
全書圍繞戰爭與和平這個主題,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4個貴族家庭的人物活動為基本情節,形成兩個主要線索。一條是以俄羅斯民族與拿破侖侵略者的戰爭為基礎的:從宮廷女官安娜·涉列爾的客廳裏對拿破侖擴張政策的議論開始,繼而有1805年國外遠征,1812年拿破侖入侵俄國,到波羅金諾大會戰形成發展的高潮,隨後是莫斯科大火,直至把法軍趕出俄國。另一條線索是以社會進步力量與社會製度的矛盾為基礎,著重描寫貴族先進人物的思想探索的精神發展。主人公安德烈和皮埃爾經過逐步的艱苦探索和總結,與上流社會衝突日益尖銳,最終走向了人民。安德烈在戰爭中犧牲,皮埃爾則成為十二月黨人。他們都在衛國戰爭中嚐到人生的真諦,並在精神上得到新生。這條線索作為社會政治主題從屬於前麵的民族曆史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