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計劃已在實行。什瓦奇將艦上哨兵打昏後扔進了大海,然後把什圖別領進艦艙安放炸彈。可是別爾謝涅夫這時發現哨兵失蹤了,立即下令全艦搜查。什瓦奇見情況不妙,馬上以攻為守,提議逮捕別爾謝涅夫,理由是艦長家裏窩藏著反革命軍官,女婿是反革命,艦長自己也暗中搞鬼。別爾謝涅夫一時有口難辯。戈東下令逮捕艦長,但不許任何人碰他一下。這時一艘快艇迎風駛來,上麵是波羅的海艦隊中央委員會委員潘諾夫和達古雅娜。戈東聽了他們的說明,命令到艦艙去搜查。什瓦奇和什圖別終於被抓了出來,拋進了大海。戈東希望艦長別計較委曲,請他下令起航,別爾謝涅夫激動地下令起錨並命令撤去舊艦旗換上革命的紅旗。戈東興奮地對水兵們說:“我們要進軍了!為了土地,為了幸福,為了自由!我們要堅決地和舊世界決裂,和資產階級決裂……”
斧頭的史詩
《斧頭的史詩》是蘇聯作家包戈廷作品,寫於1930年。
茲拉陶斯特是南烏拉爾的一個主要城市,這裏的工匠們從農奴製時代起就擅長於鋼鐵的熔煉、淬火和鍛製。白天,各冶金廠冒出大股大股藍灰色的煙霧;夜間,濃烈的火焰象一塊塊大紅布迎風招展,高爐和平爐的隆隆聲不斷響徹這座環山抱嶺的工人城。
某工廠老工人司傑潘在坩堝裏偶然煉出了一種耐酸鋼,他用這種鋼製成鉗子,解決了鉗子在酸液中因氧化而很快損壞的問題。但是,這些鉗子突然不翼而飛了。為此,司傑潘又氣又惱,罵不絕口。工廠的技術指導員克瓦沙一聽就知道司傑潘煉出的鋼的價值:這是真正的不鏽鋼。他氣憤地質問司傑潘:“你知不知道你煉出的是什麼?不管在哪一個國家,都有人給你這個蠢東西幾百萬盧布。你造出了比黃金價值更高的金屬。……你怎麼煉的呢?”“怎麼煉出這鬼東西,我可記不得了!”——司傑潘的回答使克瓦沙大失所望。於是廠裏決定由工程師格列勃、司傑潘和技師組成3人小組,繼續冶煉。
這時從莫斯科來了個特派員,叫魯達科夫,是格列勃大學裏的同學,此人與一個混在外國參觀團裏、能講一口流利俄語的外國人吉普斯早有勾結。吉普斯是外國“遠東鋼鐵聯合公司”安插的特務,他為了推銷他的公司的斧頭,暗中勾結魯達科夫陰謀破壞茲拉陶斯鋼鐵廠的生產和試驗。他們倆表麵裝作不認識,背地裏卻在進行著肮髒的交易。吉普斯說:“密斯脫魯達科夫,‘遠東鋼鐵聯合公司’想知道未來的局麵。我想我們會付錢的……斧頭是什麼?是一塊鋼。鋼又是什麼?鋼是國家的冶金工業問題。”這時魯達科夫遞給吉普斯一包東西,然後又遞給他一份文件和一份電報,吉普斯看了一眼,說:“貿易協定已經簽訂了?我們的斧頭現在正往俄國裝運?”他們正要往下談,忽然聽見人聲,便各自轉身而去。
司傑潘等人的試驗失敗了。廠長告訴大家:莫斯科通知說,已經同外國鋼鐵聯合公司簽訂了總的貿易合同,因為我們造不出合乎標準的斧頭,隻好依賴外國。魯達科夫馬上說:
“有什麼辦法呢?我們就倒黴在這斧頭上麵了。現在隻好用外國鋼鐵聯合公司的訂貨來砍我們的森林了。不好受啊!價錢貴,不合算。我們知道。但我們自己沒有產品,怎麼辦呢?我要對此作出回答……不管怎樣,為了總的任務,我們必須犧牲這個工廠的局部利益……”
霎時間,車間停工、工人解雇的流言不脛而走,全廠人心惶惶,議論紛紛。
黨委書記巴爾古津召開全體黨員大會,通過了決議:我們決不低頭。他對廠長說:“隨他魯達科夫去煽風點火、訂計劃、發指示吧,你不要作聲,……我們悄悄幹我們的。……不用理他!”他號召大家要進行戰鬥,要為自己的斧頭、為自己的鋼鐵、為自己的工業化而戰鬥。要求動員群眾,把戰鬥任務一直貫徹到小工中間去,掀起一個反對“遠東鋼鐵聯合公司”的熱潮……然而司傑潘等人的試驗一再受挫,燒壞了一號爐,造成了停工,工人中產生了怨言。但廠長“要求大家全力幫助試驗”,巴爾古津對工人們說:“剛一出毛病,你們就喊救命!那我們還算什麼布爾什維克呢?”
這是蘇聯的建設初期,群眾生活非常艱苦,由於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工廠的任務又非常繁重,勞動力缺乏。廠宣傳員安卡便將婦女們動員起來到砂輪機上磨斧頭,大家一聽自己的工廠有了困難,都表示願意幫助。安卡組織她們學習福特的流水作業法,工作提高了效率。工人們設計出對斧頭一次加熱的聯合機,改裝錘頭……工廠很快走上了軌道。技術指導員克瓦沙高興地說:“關於斧頭的史詩就要在我們這裏詠唱了。”
正在這時,工廠突然遇到財政上的困難;無錢取回必需的零件。因為上級聽信了特派員的報告,停發了給工廠的貸款。工廠黨組織決定把半個月的工資借給工廠。經過動員,工人們紛紛自願拿出半個月工資。困難一個個地克服了。試驗堅持進行,失敗了再幹,人們累得精疲力竭。但是最後終於煉出了新的蘇維埃的耐酸不鏽鋼。老工人司傑潘激動地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