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申卡

《瑪申卡》是蘇聯作家阿菲諾根諾夫作品,寫於1940年。

奧卡耶莫夫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古文字學,成績卓著,是一位世界聞名的學者、教授。但他性格怪僻,不問政治,晚年生活很孤獨。老伴死了,他和兒媳維拉的關係又不好:公公嫌媳婦任性,愛搬弄是非,媳婦嫌公公固執,老自以為是,很難相處。一家人總是別別扭扭。維拉終於在一次家庭爭吵之後離家出走。兒子尼古拉不久也離開了父親,和維拉生活在一起。他們有一個女兒,叫瑪申卡,從小喜愛音樂,父親常常教她唱歌。瑪申卡13歲時父親病故,留下母女二人相依為命。2年後,維拉要嫁人,瑪申卡不願同繼父住在一起,便離開媽媽隻身來到爺爺家。

奧卡耶莫夫多年來一人生活,清靜慣了,對孫女的突然來臨,很是冷淡。他擔心家裏有孩子會妨礙他的科研工作。他一再囑咐瑪申卡不要打擾他工作,不要亂動他桌上的東西……盡管這樣,他還是因為孫女的到來而心事重重。他想到馬上就得去為瑪申卡辦轉學手續,兩三年後她還要戀愛、結婚、生孩子……麻煩事一大堆,心中甚是煩惱。這一切,瑪申卡都看在眼裏,因此她很少去爺爺屋裏,每日放學回來,隻是同女傭人呆在廚房和餐室裏。

奧卡耶莫夫有個朋友叫列昂尼德,是個地質勘探工程師,35歲了還未結婚,為人熱情正直。他一聽說是奧卡耶莫夫教授的孫女來了,很替老人感到高興,他說這正是老教授孤獨生活中所缺的一個人。他衷心地向教授祝賀,還熱心地把自己剛認識不久的一個音樂教師尼娜叫來,請她輔導瑪申卡唱歌。老教授對列昂尼德的一片好心哭笑不得,隻能勉強答應,希望她們不要過分打擾他。

事情湊巧,瑪申卡學校通知開家長會,老教授隻得前往,不料出門跌了一跤,摔傷了右腳,躺在家裏養病。這更使他感到孩子的確是個包袱。這時從餐室裏又傳來尼娜同瑪申卡練唱的聲音,使老人心裏更加煩躁。

瑪申卡在家裏感到很寂寞,很想和同學們多談談。她有個同班同學維加,此人母親已死,受父親的影響,學得輕浮,說話流裏流氣。他在瑪申卡麵前裝出一副對生活感到失望、孤獨的神態,騙取了瑪申卡對他的同情和憐憫。為了安慰他,瑪申卡給他寫了一封信,也吐露了自己內心的孤寂,語句親切,感情真摯。不料維加將此信公開在班上加以朗讀。瑪申卡羞得無地自容,一氣之下從學校跑出,告訴尼娜說她再也不回學校了。尼娜把此事告訴了奧卡耶莫夫,要老教授不要責怪瑪申卡,要安慰她,關心她,體貼她,使她感到親人的溫暖。

瑪申卡來爺爺家後,老人對孫女的態度也在慢慢地變化;入秋以來,他見瑪申卡衣服單薄,便變賣書籍給孫女買了件皮大衣;為了更好地了解孫女,他還特意買了本《兒童心理學問題》在研究。

瑪申卡從尼娜家回來後,老教授讓孫女給他讀一段狄更斯的小說,然後很隨便地同瑪申卡談起來。當他聽說瑪申卡是自己要離開媽媽到爺爺這裏來時,很受感動。他安慰她不值得把維加的惡作劇放在心上。他說自己老了,孤獨一人,有時真想一覺睡去永不醒來才好。瑪申卡聽後不禁一陣心酸,表示今後要與爺爺一起生活。爺爺、孫女相處得越來越好。老教授也不再深居簡出,怕孩子們打擾了。他很喜歡這年輕的一代,還多次參加孩子們的團日活動,給孩子們講自己過去的經曆和趣聞。昔日孤獨的學者今日煥發了青春。瑪申卡也加入了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