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瑪申卡的媽媽從外地趕來,要女兒跟她走。老教授要求維拉不要把瑪申卡從他身邊奪去。但維拉執意把女兒接到了旅館。老教授失去孫女,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他感到這是生活對他的報複:因為他原來不歡迎瑪申卡來,所以現在她要走了。命運又要使他成為一個孤零零的老人了。正在這時,瑪申卡班上的共青團小組來找教授,他們認為瑪申卡的媽媽讓女兒中斷學習跟她走是錯誤的,團組織要為瑪申卡的學業和前途負責。他們希望教授給《共青團真理報》寫一篇文章,談談當父母的應如何教育年輕一代的問題。

維拉再次找公公,希望他不要隻為自己考慮,從中阻攔,當媽媽的有權帶走自己的女兒。教授說:“不,這不僅是當爺爺或當媽媽的感情問題。這是對未來一代公民的教育問題。瑪申卡如何生活,這決不隻是家庭問題……我要為正確教育新一代人的事業而鬥爭。”但維拉說在她經曆了種種生活不幸之後,現在瑪申卡是她生活中唯一的慰藉了……老人考慮再三,最後還是同意讓瑪申卡跟媽媽去。但這時瑪申卡突然回來了。她告訴爺爺說她不走了,媽媽也留下不走了。過去的不和已經過去,生活應該向前看。祖孫三代應該相親相愛,歡聚一堂。老教授心情激動地接受了孫女的建議,他說,教育子女不僅是社會、國家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做父母的責任,“這是每一個有子女的人的第二職業”。

克裏姆林宮的鍾聲

《克裏姆林宮的鍾聲》是蘇聯作家包戈廷作品,寫於1941年。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剛剛勝利,由於戰爭和敵人的破壞,莫斯科居民的生活十分困苦;新的社會秩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投機商人四處活動。水利工程專家紮別林不理解這場偉大革命的意義,他目睹到處一片混亂,自己的工作又無人過問,連克裏姆林宮的鍾也不響了,覺得整個俄國都完了。為了發泄心中的憤懣情緒,他故意上街叫賣火柴。妻子、女兒的勸阻對他隻是火上加油,特別是他對女兒瑪莎竟然愛上一個水兵,更是怒不可遏。

瑪莎很敬重自己的父親,因此父親反對她與水兵雷巴柯夫相愛使她非常為難。媽媽主張邀請雷巴柯夫來家裏同爸爸當麵談談。雷巴柯夫也答應了。

雷巴柯夫原是阿芙樂爾號軍艦上的水兵,後來調到列寧身邊工作。一天夜裏,列寧見雷巴柯夫一個人坐在園子裏出神,立刻猜出他是在戀愛;列寧關心地告誡他“別照新的方式去戀愛,要照老樣子”;他還告訴雷巴柯夫自己為什麼也不想去睡覺:他在幻想,“早在一千九百零幾年的時候,我們在黨內就幻想俄國的未來,製訂了電氣化計劃……”

一個星期六晚上,雷巴柯夫來到瑪莎家。紮別林抱著敵意向他發出種種責難,甚至挑釁地說:你可以打電話叫人把我抓起來。當雷巴柯夫指出他不過是個怠工者時,紮別林憤怒地下了逐客令。可是雷巴柯夫覺得老頭挺可笑,就是不走。紮別林怒不可遏。正在這時,居民委員會主席帶著一名軍人來找紮別林,要他立即跟他們走。紮別林鎮定地說:“我早就準備好了。”他拿起妻子慌忙塞給他的一個小包袱上車走了。瑪莎驚得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