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瑪麗亞,似乎很觸動卡列耶夫。

原來,26年前,卡列耶夫也住在這個小城,是一個青年教師,瑪麗亞正是他當時熱烈愛慕和追求的美麗姑娘。但是,瑪麗亞的當郵政局長的父親不同意這樁婚事,他對卡列耶夫說:你除了貧窮和肺病以外,能給我們小姐點什麼呀?出門謀生去吧,想法子弄輛“金馬車”來娶她。卡列耶夫碰了釘子,一氣之下,就離開小城,到帕米爾高原去尋找“金馬車”和幸福。20餘年間,卡列耶夫對世事不聞不問,經過頑強的個人奮鬥,成了地質學家、科學院院士,他終於爭得了“金馬車”,但人也變得冷漠傲慢了。如今他躊躇滿誌,帶著兒子來到小城,是想來看看青年時代的戀人。

瑪麗亞在卡列耶夫出走後,接連給他寫了許多信,可是從未收到過回信。3年後,她嫁給了舍爾卡諾夫,生了一個女兒,名叫瑪麗卡,長得和媽媽當年一模一樣,非常漂亮。

當天來到小城的還有一個旅客叫別列茲金,是近衛軍坦克旅旅長,現已退役。他戰前也曾住在小城,在戰爭中,他的房子已經化成灰燼,妻子和女兒也已死去。他這次來小城,是為了揭露一個在戰場上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膽小鬼,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現任小城火柴廠廠長、瑪麗亞的丈夫舍爾卡諾夫。

瑪麗卡和涅普良辛的兒子吉莫沙相愛。吉莫沙戰前是個天文學者,戰爭奪去了他的雙眼。他雖然深愛著瑪麗卡,但為了不讓瑪麗卡受自己雙眼失明所帶來的拖累,處處躲避著瑪麗卡。尤利對年輕美麗的瑪麗卡一見鍾情,拚命追求,要她跟隨自己和當了科學院院士的父親一塊兒去帕米爾高原。

瑪麗亞從別列茲金處知道了丈夫在戰爭期間的可恥表現;舍爾卡諾夫又正在這時拋棄了妻子和女兒,同一個浪蕩女子私奔;瑪麗亞同卡列耶夫在分別26年後的見麵,又讓她看到這個青年時代的戀人是那樣的自私、冷漠而傲慢。這一切,對瑪麗亞的精神上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瑪麗亞作為一個黨的幹部,忍受住了個人的不幸,決定繼續挑起肩上的擔子,為恢複小城的建設而努力。在生活中,她“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所需要的幸福”。

這天正是瑪麗卡的生日。吉莫沙為了成全瑪麗卡和尤利,在別列茲金的支持下,不辭而別離開小城,準備繼續從事力所能及的天文學者的工作。瑪麗卡經過思想鬥爭,拒絕了尤利的邀請,決定和吉莫沙一起,“成為世界上最愛勞動的人”。

好心人

《好心人》是蘇聯作家佐林作品,寫於1960年。

故事發生在當代蘇聯某市古希臘羅馬文化研究所。卡巴其科夫在中學因成績太差被開除後,長期在社會上流浪。後來,他偽造證件,混進古希臘羅馬文化研究所,當上了研究生。在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娜傑日達的幫助下,他的副博士論文就要進行答辯了。

所長和學者們都知道這篇所謂學位論文,隻不過是一堆廢紙,是一篇文理不通的大雜燴,但因為礙於情麵,誰也不想公開出麵反對,覺得在答辯會上秘密表決時反對更方便些。卡巴其科夫也知道他這次答辯的前景不妙,但他要竭力挽回敗局。他串通所長的女兒伊拉伊達,把評審委員會的學者們秘密地、單獨地請來,針對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進行一場別出心裁的談話。他坦率地承認自己的論文寫得不好,有缺點,如果答辯通不過,他決不責怪任何人。但同時他又向每個人吐露一番自己內心的“苦衷”:他從小熱愛科學,研究工作是他的理想和生命;他希望答辯會上能稍稍顧全一下他的麵子。他說,他並不指望會獲得通過,隻希望表決時不要出現19個委員19票反對的難堪局麵。他希望哪怕隻有一票讚成,使他麵子上也好看一些,他隻要求這無關大局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