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

《母親》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著名長篇小說,寫作於1902~1906年,1922年出版。

小說一開始就揭示出在沙皇專製統治下,在工廠主殘酷的剝削下工人的苦難生活。

作品的主人公母親尼洛夫娜和她的兒子巴威爾,就生活在這種陰沉冷漠的深淵裏。那時的母親經常忍受著丈夫的毆打、虐待和宗教神權的束縛,成了一個膽小怕事、逆來順受的婦女。丈夫酗酒死後,兒子巴威爾改變了父輩的生活態度而走上革命道路。她在兒子及其同誌的影響下,逐步接受革命真理。

後來巴威爾在領導工人反對廠主額外剝削的“沼地戈比”事件中被捕,母親冒著風險與黨的地下印刷所聯係,去工廠散發傳單。巴威爾出獄後繼續領導革命鬥爭,在五一節示威遊行中麵對武裝警察而英勇不屈,使母親進一步提高了階級覺悟。巴威爾再次被捕後,母親毅然接替兒子,勇敢而沉著地擔負起革命工作。

作品通過母親的成長,描寫了20世紀初俄國人民的覺醒和成長,熱情地歌頌了那些奮不顧身的革命者,同沙皇專製政體和反動的統治階級進行英勇鬥爭的過程。這篇小說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童年

《童年》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長篇小說,寫於1913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之一。

該書著重敘述了高爾基童年時代的生活。高爾基生在沙皇俄國時代。他5歲時死去了父親,度過了困難的、充滿痛苦的童年。但是,苦難的生活卻對這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的成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從小就從外祖父、兩個舅舅等人身上看到了殘暴、吝嗇和庸俗的市儈作風,他痛恨這一切。同時,又從正直的青年工人伊凡、勤勞的老匠人格裏哥裏,特別是從無私的、慈祥而勇敢的外祖母那裏,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從小就懂得痛恨壓迫和剝削,同情受折磨的勞動者,逐漸形成堅強的敢於反抗舊世界的品格。

作者通過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描繪出社會生活的廣闊圖畫,反映了在社會“底層”長大的兒童共同的不幸經曆。

作品文筆流暢,語言精練,情節引人入勝,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才能。

瘸王子

《瘸王子》是蘇聯作家阿·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寫於1919年。

故事發生在伏爾加河畔的考裏凡村。夜半,月亮高懸考裏凡村上空。克拉斯諾波爾斯基王子的馬車停在一家旅店門前,他是從地主沃爾考夫家的歸途中來這裏過夜的。近日來,王子在追求沃爾考夫的女兒葉卡傑琳娜,而旅店主人——年輕的農婦沙莎,早已是王子的情婦。

8年以前,克拉斯諾波爾斯基是近衛團的一名軍官,父母均已喪亡。服役期間,他在一個舞會上,愛上了莫爾文斯基的太太安娜,整晚同她在一起鬼混。從此,他神魂顛倒,日夜急不可耐地等待著同她再度幽會。過了數日,他終於在貴族院舉行的一個慈善展覽會上又見到了安娜。在展覽會閉幕的時候,他竟走到安娜麵前,俯下身來替她穿套鞋,“並迅速地用嘴唇觸了一下她的小腿”。王子的行動導致了他和莫爾文斯基之間的決鬥。在決鬥中,他的腿被射中了,從此成了一個瘸子。在這場“可怕的災難”之後,王子脫離了近衛團,逃到他祖母遺留給他的米樂葉莊園去了。

王子一來到米樂葉,便開始勾引沙莎。在見到美貌的葉卡傑琳娜以後,又狂熱地追求著她。有一次,王子在同葉卡傑琳娜幽會時,把他同安娜那段豔史和盤托出。葉卡傑琳娜聽後,哭個不停,傷心至極,幾天臥床不起。沃爾考夫以為女兒身體不適,立即叫仆人去請醫生。

查包肯醫生在大學畢業後,3年以前來到考裏瓦村行醫。他“非常熱心地給人治病,甚至拿錢去幫助他的病人”。他在一次出診中,遇上了葉卡傑琳娜,一見鍾情,害著單相思。查包肯一聽沃爾考夫派人來請他替小姐治病,真是喜出望外,慌慌張張地打扮了一番,就跳上馬車,直奔沃爾考夫家。他走近葉卡傑琳娜的病床時,滿臉漲紅,激動萬分,他按著她的脈,不看表上的針,而用腳在那裏打拍子,弄得病人忍不住大笑起來。

沙莎聽說王子在向葉卡傑琳娜求婚,感情上受不了,急忙趕到沃爾考夫家大吵大鬧。沃爾考夫見沙莎這樣子,便吩咐仆人把她關在糧倉裏。葉卡傑琳娜聽到糧倉裏有一個女人在傷心地哭泣,她就跪在花園的一個貓洞前同沙莎談話。她得知沙莎是王子的情婦後,十分氣憤。在全家一起用飯的時候,王子當著眾人的麵,跪在葉卡傑琳娜的腳下,苦苦地哀求她原諒他的過去,葉卡傑琳娜則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痛罵了他一頓。

沙莎情場失意,陷於極端痛苦之中。她從糧倉偷跑出來,跳入池塘,自尋短見,但被仆人救了上來。查包肯醫生給她做人工呼吸,並十分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沙莎回到旅店後,查包肯仍然精心地照料著她,時常去看望她。最後,他們結為夫妻,過著美滿的生活。

葉卡傑琳娜在父親的勸說和王子的一再哀求下,最終同意和王子結婚。婚後,他們出國做蜜月旅行。王子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汽船上,又遇見了莫爾文斯基和安娜。從此,他成天到處追逐安娜,把葉卡傑琳娜丟在旅館裏。葉卡傑琳娜感到傷心丟臉,決定隻身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