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生活,心靈的創傷,使葉卡傑琳娜想起了查包肯醫生。她兩次去信給他,但都石沉大海。在一個暴風雪的嚴冬夜晚,她坐著馬車突然出現在醫生的門前。對於她的不期而至,查包肯驚慌失措,心神恍惚,沙莎則感到十分難堪和痛苦。葉卡傑琳娜看到這種場麵,停了一會,就告辭要走。夜已深了,醫生坐上馬車送她回家。在途中,馬車滾進了冰河,醫生被淹死,葉卡傑琳娜經過搶救,才脫離了危險。
王子回國後,身上一文不名。他懷著“解脫”的願望,隨著一個裝瘋賣傻的和尚,到處流浪求乞。他以悔恨的心情寫信給葉卡傑琳娜,再次請求她寬恕。沃爾考夫要他爬著來見自己的女兒,否則就不予接待。瘸王子隻好朝著他家的方向艱難地爬去。葉卡傑琳娜憐惜地望著王子,走上前去,捧起他的頭來,說了一聲:“我愛你。”
在人間
《在人間》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長篇小說,寫於1916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之二。
小說著重敘述了高爾基少年時代的生活。生活逼迫著10歲的高爾基自找謀生的出路。他做過鞋店學徒、洗碗工人,在繪畫師家和聖像作坊當學徒等等。在這些年月裏,少年時代的高爾基經受了剝削階級的殘酷壓迫,受盡了欺侮。但困難的生活環境並未將他壓倒,反而把他鍛煉得更堅強。一次,廚師斯穆雷給他念果戈理的作品,引起了他對書籍的熱愛,以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眼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小說進一步刻畫了高爾基少年時代具有敏銳觀察力和旺盛求知欲的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艱苦生活的磨煉和進步書籍的教育使少年時代的高爾基逐漸形成了反抗舊世界的性格。
恰巴耶夫
《恰巴耶夫》,又譯《夏伯陽》,蘇聯作家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寫於1921年,發表於1923年。
作者根據自己在國內戰爭時期任紅軍第25師政委時的親身經曆寫成。主人公恰巴耶夫出身貧苦,性格剛毅,對舊社會刻骨仇恨,對革命忠心耿耿,但他身上存在著非無產階級作風和遊擊風氣,在政委克雷契訶夫的耐心教育和幫助下,逐步克服了小生產者的弱點,從自發的反抗者變成自覺的革命戰士。在他的影響下,湧現了一批優秀指揮員。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旅長西卓夫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恰巴耶夫犧牲後,主動擔任師團領導,在同高爾察克匪徒作戰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小說通過紅軍將領恰巴耶夫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政委克雷契訶夫形象的刻畫,令人信服地說明了: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鬥爭的實踐中錘煉成長的。
小說還以豐富多彩的筆觸展現了國內戰爭時期緊張激烈的鬥爭環境,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時代的麵貌。是反映蘇聯國內戰爭的經典作品之一。
鐵流
《鐵流》是蘇聯作家綏拉菲摩維奇的中篇小說,寫於1924年。
一支由匠人、農民和被打散的舊軍人組成的達曼軍,在遭到叛亂匪軍包圍、麵臨覆滅的危急關頭,選舉布爾什維克黨員郭如鶴為領袖,並在他的帶領下,突破了敵人重圍,沿途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經過32天日夜兼程,行軍500俄裏,終於找到了主力紅軍,使這支原來紀律渙散的“烏合之眾”鍛煉成為不可戰勝的革命隊伍。
作品熱情歌頌了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國內戰爭和人民群眾的鬥爭力量,並成功地塑造了郭如鶴的英雄形象。
小說內容豐富,結構複雜,語言優美,形象鮮明,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中優秀作品之一。
魯迅曾稱讚這是“一條鮮豔的鐵一般的鮮花”。
叛亂
《叛亂》是蘇聯作家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寫於1925年。
1920年3月,整個塔什幹城死氣沉沉的街道籠罩在一片令人心懶意散的寧靜之中。一座高大的磚瓦房裏,牆上掛著地圖,一張小桌邊安置著日夜工作的電報機。這裏,無論清晨或黑夜,生活一直在沸騰,人們不眠不息。在那遙遠的謝米列契耶戰線上,白軍投降了,但仍有一些殘部跟隨反動哥薩克頭目安寧科夫和謝爾巴科夫向中國逃竄……必須切斷他們的去路,殲滅他們,結束苦難的戰爭歲月。
聚集在這個磚瓦房裏的是塔什幹革命委員會政治部的革命者,這一天他們決定分成2部分:一半留在這裏,另一半就要翻山越嶺,千裏迢迢,到偏僻的謝米列契耶省省會維爾納依去。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富爾曼諾夫被委任為紅軍土爾克斯坦方麵軍革命委員會特派員,率領一批忠誠的革命者,告別戰友,朝謝米列契耶出發了。
從塔什幹到維爾納依大約800俄裏,隻有200俄裏通火車,其餘的全靠逐站更換的驛遞的馬車。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山巔還有積雪,道路多泥濘。他們每到一處就找人開會,了解情況。遠道來的陌生人嗬,等待你們的不僅是緊張的勞動,而且還有陰謀、嫉妒和傾軋!但這些人熱愛這陌生的地方,決心為它貢獻自己全部的智慧、經驗和青春的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