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曆史文化名城概述
一、曆史文化名城的界定
“曆史文化名城”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提法。國際上指代同類城市的名詞繁多,一般叫“古城”(Old City)、“曆史城市”(Historical City)、文化遺產等。
我們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這一概念是在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向國務院提交的《關於保護我國曆史文化名城的請示》中提出的。
曆史文化名城是一個特定的概念,是經過一定的程序,由國務院核準並公布的。1982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章第八條中規定:“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曆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由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門報國務院核定公布為曆史文化名城。”
據此,曆史文化名城的定義為“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曆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其選定主要依據城市的曆史文化、科學研究、保存狀況和今後發展等方麵的價值來進行,經主管部門和各有關方麵的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研究、實地考察之後由國務院核準並公布。2002 年10 月28 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其中第二章第十四條規定“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曆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由國務院核定公布為曆史文化名城”,對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再次進行了法律意義上的表述。繼1982 年公布第一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之後,國務院於1986 年12 月、1994 年1 月分別公布了第二批名單38 個、第三批名單37 個,使我國曆史文化名城的數量達到99 個。
21 世紀又先後於2001 年8 月、2001 年12 月、2004 年10 月、2005 年5 月各增補一個,2007 年3 ~ 5 月增補5 個,現共有108 個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二、曆史文化名城的特性
(一)曆史性
中國的曆史文化名城,從近代到明清一直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些名城的地麵與地下,保存了大量的曆史文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我國的北京、西安、洛陽、開封等,大多有千年以上的曆史。作為曆史文化名城,少的也有百年以上曆史。
(二)文化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經濟與文化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共同前進的。城市集中了大量財富和社會的先進生產力,也集中了大批文化水平較高的居民。他們在城市裏既傳播文化,也創造文化。這樣一來,城市不但文化繁榮,而且也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中心。經過千百年的繼承、傳播、創新、交流,城市的文化積澱越來越豐厚。這個城市的文化也就逐漸成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以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的標誌。中國的名城都具有文化職能。名城既是區域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古城中的官衙、宗教寺廟、孔廟學宮等是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築,保留至今的已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今天主要的文化名勝古跡。
(三)環境性
古人選址建城,一般是將城市建在風光秀麗、山水環抱的地方,名城也一般是建造在江河山川優美的環境之中。中國建築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名勝古跡、特色的鄉土建築與大好河山融為一體而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殊的“天人合一”的曆史文化環境。如杭州西湖三麵環山,一麵臨城,城與西湖之間的尺度連接非常和諧。
三、曆史文化名城的類型
參照阮儀三先生對曆史文化名城的分類,本文認為我國108 座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大致可以分為7 種類型。當然,由於這些古城都經曆了千百年的滄桑變化,且決定城市特點的因素又十分複雜,所以,也不排除有一些名城兼有幾個類型的特點。
(一)古都型
這種類型的曆史文化名城曾長期作為封建王朝的都城,是以都城時代的曆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或風景名勝為特點的城市,其代表城市主要有: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安陽等。
如號稱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自西周始為都,隋、唐形成麵積為84 平方千米的巨大城市規模,明代的城牆還保存至今,井然有序的街道和城樓、古建築形成了壯麗的城市景觀,在世人眼中成了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二)傳統建築風貌型
這類城市完整地保留了某時期或幾個時期積澱下來的完整建築群體,如山西平遙古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為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 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其次閬中、韓城、榆林、鎮遠等也是這一類型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代表。
(三)風景名勝遊覽城市
自然環境對一個城市的特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城市由於有優美的自然景色,自古便是遊覽勝地,城內不但有豐富的文物古跡,而且留下許多的曆史傳說與名人軼事,建築與山水環境的疊加顯示出了城市的鮮明個性,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美妙結合。
如自唐代便有西湖旅遊勝地的杭州,南宋建都後更以風景秀麗而聞名遐邇,如今杭州的每個景點幾乎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曆史佳話。
蘇州建城已有2500 多年,城址至今從未改變。城內有宋、元、明、清曆代的私家園林,是我國古典園林當之無愧的精華薈萃之地。還有桂林、承德、紹興、鄒城、樂山、天水等都是風景名勝遊覽城市的代表。
(四)特殊職能城市
這些城市的某種職能在曆史上有特殊的或極其突出的地位,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些城市的名片特征,如在唐代即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的泉州,現仍存有宋代載重200 噸的海船,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多種宗教的曆史遺跡,反映了我國在曆史上很早就與海外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而它的海防城堡也反映了中國人民英勇反對外來侵略的革命傳統。
景德鎮自唐代開始就以生產瓷器聞名,現存很多古瓷窯的遺址,甚至還有至今仍能憑借傳統方式生產的古窯。因此其保存的文物古跡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瓷業發展史。四川自貢所保存的古鹽井和其他一些文物生動地反映了我國鹽業生產的悠久曆史和發展的進程。此外,還有溝通海外交通的寧波、藥都亳州、邊防城市張掖等特殊職能城市。
(五)近代史跡型
這些城市的顯著特色在於保存著反映曆史的某一時期或某個階段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如中國近代許多革命事件的發生地,其文物建築記載著中國人民的英勇革命鬥爭曆程。
如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其仍保存有中共“一大”會址及許多近代革命紀念建築物。另外上海還擁有全國最多的西洋風格的建築和街區,“外灘”的獨特風貌已成為上海市的標誌和象征。這類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還有遵義、延安、重慶、天津、武漢、南昌、青島和哈爾濱等。
(六)有濃鬱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型
不同民族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而且“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同一民族由於地域差異和曆史變遷也顯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以這些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我們把它歸結為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型。這些城市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但大多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起步比較晚,所以保留了完整的傳統城市格局和風貌,甚至一些街區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社區生活。
如四川閬中有大量源於漢代的名勝古跡,更有大片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新疆喀什是漢代時中國通往西域的基地,也是唐代絲綢之路的要衝,現在這裏保存有漢代古城遺址和許多維吾爾族的文物建築,全城充滿著濃鬱的民族特色。
位於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是一個集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名人文化為一體的特色城市。鳳凰古城風貌完整,文物建築眾多,古城內外至今保留著不少古遺址、古城址、古代建築、官邸、民居、學府、紀念地等。如中國南方長城、黃絲橋古城、文廟、熊希齡故居、沈從文故居、朝陽宮、萬名塔、虹橋風雨樓等。鳳凰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楚巫文化特色明顯,神秘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其吸引力所在。另像拉薩、泉州、大理、麗江、江孜等城市也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七)一般史跡類
這類城市的特色在於以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作為曆史體現的主要方式,如長沙、襄樊、濟南、正定等。
這種分類結果不可避免地使有些城市兼具幾種類型的特點,因此要盡可能做到科學,我們在劃分時隻能按其主次來確定。
四、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要素
每一個城市都在曆史中形成,凝聚著不同時代的曆史文化,集中反映了曆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曆史文化名城作為城市首先具有城市的一般屬性,同時又具有更強烈的特色。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由於各名城的民族習俗不同,文化環境有別,再加以曆史的積澱,遂形成了城市的鮮明特色和風貌,這也是名城的“名”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