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鳳凰曆史文化名城與文化旅遊(3 / 3)

(二)文化旅遊的互動性

文化旅遊是兩種不同價值觀和價值標準的文化相互接觸、碰撞的過程。這種碰撞對雙方文化(旅遊者與東道社會)都會有所影響,從而使各自文化係統內的某些因素發生改變,這就是文化旅遊的互動性。在文化旅遊過程中,原本互不相幹的兩個相對離散或完全隔絕的文化係統,由於旅遊移動和傳播活動而相互接觸、碰撞、交流。旅遊者從其所處的出發地文化生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並將他與生俱來的母體文化傳播到旅遊目的地中;反過來,他又將其在目的地的文化生態中所接受的信息和感受到的風情傳播到出發地社會文化係統中,從而使出發地與目的地的社會文化產生接觸相對流。同時,旅遊者自身的文化人格在兩種文化接觸對流的過程發生量變甚至質變。

對於旅遊出發地來說,旅遊出發地能從文化旅遊活動中得到文化凝聚力,旅遊者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可以從旅遊中得到提高,文化旅遊也可以改變旅遊者所屬的文化係統的精神麵貌。

對於旅遊接待地來說,通過文化旅遊,可以促進接待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旅遊地的社會風尚發生變遷,拯救和發展瀕臨消失的文化。

(三)文化旅遊的感悟性

旅遊者進行文化旅遊的目的是通過對異質文化的認識、參與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所以文化旅遊審美效果的實現要依賴於旅遊者對旅遊區各方麵的感悟。

對於旅遊接待地來說,要對旅遊景區及遊客的參與活動作好合理的規劃以更好地展示旅遊區所想表達的主題;對於旅遊者自身來說,要想從旅遊地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美感就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文化旅遊的功能

從國家和地區層麵上看,發展文化旅遊有利於樹立旅遊接待地區的文化形象,提高旅遊接待地區的知名度;有利於增強接待地區的文化凝聚力;有利於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鑒學習;有利於促進兩地人民之間的理解和交流,增進感情。

從旅遊者個體層麵上看,文化旅遊具有陶冶旅遊者情操的功能,能培養旅遊者求真求實的品質,促進旅遊者的求知欲望;能提高旅遊者的審美觀,增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文化旅遊的主題類型

文化旅遊的類型依據劃分標準不同,可以有多種分法。如依據地理範圍,可以分為區域文化旅遊、國際文化旅遊等;依據文化旅遊的開發層次,可以分為觀光式文化旅遊和參與式文化旅遊等;依據旅遊載體文化內涵的性質,可以分為物質文化旅遊和行為文化旅遊等。本文主要采取五種文化旅遊類型,分別是曆史文化旅遊、民俗文化旅遊、宗教文化旅遊、建築文化旅遊、飲食文化旅遊。

曆史文化旅遊是指旅遊者以人類社會曆史變遷留下的物質和精神遺跡為依托,通過對異時異域文化特質的把握與體驗來達到審美享受的旅遊活動。民俗文化旅遊是指旅遊者以異地風俗為憑借,通過對異質文化的觀察和參與達到審美享受的文化旅遊活動。張紫晨先生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中把民俗的範圍概括為4 個方麵:經濟民俗、社會民俗、信仰民俗、遊藝民俗。

宗教文化旅遊是指旅遊者以宗教景觀、宗教儀式、宗教經典為憑借,通過對不同信仰的文化特色的體察和把握來達到審美享受的文化旅遊活動。建築文化旅遊是以獨具風格的各色建築為旅遊外在吸引物,使旅遊者在觀賞各色建築的同時體驗和認識不同文化的特質,達到審美享受的旅遊活動。飲食文化旅遊是指以獨具特色的各色食物、飲食程序、方式、規則等為旅遊外在吸引物,使旅遊者在參與製作、品嚐各色食物的同時,得到審美享受的旅遊活動。

第三節 鳳凰曆史文化名城與文化旅遊的關係

一、鳳凰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分析

鳳凰古城於2001 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特色鮮明,集曆史文化研究、旅遊開發等多重價值於一身,具有極其重要的保護意義。

(一)鳳凰的文化價值

鳳凰古城因城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而得名,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古城所在的鳳凰縣是研究西南四省市(湘、鄂、渝、黔)曆史文化的一個窗口;南方長城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民族價值,是研究西南少數民族曆史融合和分離的重要的紐帶。在鳳凰,緣於對政治家的崇拜,可以去看看熊希齡故居;緣於對文學大師的敬佩,可以去看看沈從文故居和沈從文墓地;緣於對美術家的神往,可以去看看黃永玉先生的“奪翠樓”,這些都是鳳凰文化價值的體現。

(二)鳳凰的曆史價值

鳳凰縣曆史悠久,在1 300 餘年的沿襲演變中,幾度成為輻射影響湘鄂川黔四省邊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乾隆五十六年改鳳凰營為廳。嘉慶二年升散廳為直隸廳,民國二年改廳為縣,稱鳳凰縣,相沿至今。

(三)鳳凰的旅遊價值

鳳凰古城自然景觀優美,有座落古城邊的國家森林公園南華山;有集奇、秀、幽、峻於一身,全長6 200 多米的奇梁洞;有穿城而過、清澈亮麗的沱江風光帶以及全縣75 平方公裏的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資源。古城文物眾多,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85 處,其中國家級2 處、省級8 處;有古遺址116 處,特色民居120 多棟,民居文物有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熊家宅院、陳家宅院等官宅。鳳凰古城先後被評為中國旅遊“十大最好去處”“五十個必去景點”和湖南“十大優秀文化遺產”之一,令無數遊客魂牽夢繞,流連忘返。

(四)鳳凰的美學價值

鳳凰曾與福建長汀一起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清澈亮麗的沱江水,江麵上悠悠劃動的竹排與篷船,江邊的洗衣女,沱江旁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傍晚吊腳樓上徐徐的炊煙,還有那飛簷鬥拱的萬壽宮、遐昌閣、萬名塔、天王廟、大成殿……構成自然的美、人文的美,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在這種美不勝收、美到極致的環境中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繪畫大師——黃永玉,他用他的畫筆向世人展示了鳳凰的美。

二、文化旅遊是鳳凰曆史文化名城旅遊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嶄新的發展觀,是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曆史文化名城的旅遊業,現在看來已經背負不起由粗放型發展所造成的資源損失,可持續的發展思路是其長遠利益所在。文化旅遊是高文化內涵的一種旅遊類型,它要求旅遊地有豐富的文化旅遊產品及較好的旅遊環境,同時,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旅遊形式,它對旅遊服務的質量要求也比較高。這就相應要求開展文化旅遊活動的城市,不僅要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更為重要的是要有豐富的高品位的文化旅遊資源,能確定自己的文化主題。如因出了莫紮特(Mozart)、施特勞斯(J. Strauss)、舒伯特(Schubert)、德彪西(Debussy)等音樂巨人而被稱為“音樂之邦”的奧地利,文化旅遊開展得十分興盛,從欣賞音樂會、探訪音樂名人成功之路到露天音樂演出,幾乎所有文化旅遊項目都跟音樂有關,音樂已經成為其文化旅遊的最為重要的主題。

文化是旅遊景觀永葆青春活力與擁有持久吸引力的源泉,是旅遊業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遊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因此無論是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還是旅遊支柱產業旅遊飯店、旅行社的經營管理,都以尋求、挖掘、提升旅遊活動的文化內涵作為自己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目標。縱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旅遊的經濟功能一直得到重視,而其文化屬性卻被弱化和忽視了。但可喜的是,如今人們已經認識到旅遊業不僅是一項經濟性產業,更是一項文化性產業,旅遊活動的文化特征顯示在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旅遊的提出正是抓住旅遊業本質內涵的體現,標誌著文化已經成為旅遊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人類發展史的豐富內涵,是旅遊資源非常集中的地方,作為一種特殊的城市,至今仍保存有許多珍貴的曆史遺跡、文物、風景名勝和傳統獨特的禮節習俗。悠久的曆史、濃鬱而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為其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旅遊作為一種交流傳播方式能使世人通過遊覽活動,認識到曆史文化名城的風韻內涵,並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傳播和弘揚中國的民族文化和文明。

隨著旅遊的發展和成熟,旅遊者已不再滿足於觀光旅遊所帶來的視覺享受,而文化旅遊作為一種高文化含量的旅遊形式,因具有文化內涵豐富,知識性和趣味性強以及很強的可參與性而受到眾多旅遊者的青睞。所以,曆史文化名城發展文化旅遊是順應國內和國際文化旅遊潮流的必然之舉,也是其永葆青春和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