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鳳凰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資源的評價研究(1 / 3)

第一節 文化旅遊資源評價的基本原則

一、客觀實際的原則

評價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和功能時應實事求是,對其價值和開發前景既不誇大、也不縮小,應做到客觀如實、恰如其分。

二、全麵係統的原則

既要全麵、係統、綜合地評價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和功能,又要綜合考慮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自然、社會、經濟、環境和區位、投資、客源、施工等開發條件。

三、高度概括的原則

文化旅遊資源評價過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評價結論應明確、精練,高度概括其價值、特色和功能。

四、力求定量的原則

盡可能避免帶有強烈個人主觀色彩的定性評價,力求定量或半定量評價,並要求對不同調查區盡量采用統一定量評價的標準,以便評價過程中的比較。

第二節 鳳凰曆史文化名城文化

旅遊資源的基本類型

湘西鳳凰縣擁有豐厚的旅遊資源,其中國家級的景區有鳳凰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2 處,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各1 處,省級風景名勝區2 處和州級風景名勝區1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 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 處,省級地質公園2 處,州級博物館2 處和州級民俗風情園1 處。此外,還有號稱天下第一大石橋的烏巢河大橋,及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韻味獨特的鳳凰土話、別具一格的苗族服飾、苦辣鹹酸的飲食習慣、原始戲劇活化石儺堂戲、地方風味陽戲、散發著泥土清香的文茶燈及玻璃吹畫、蠟染、紮染、紙紮、銀飾製作等民俗旅遊資源。

參照國家旅遊局2003 年製定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旅遊資源共分為地文景觀A、水域風光B、生物景觀C、天象與氣候景觀D、遺址遺跡E、建築與設施F、旅遊商品G、人文活動H 八大主類,31 種亞類,155 種基本類型。因此可以說,鳳凰縣是一個景觀類型豐富、以人文類旅遊資源為主的旅遊景區,有發展文化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三節 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潛力評價

一、文化旅遊開發的現狀

近些年來,鳳凰縣認識到發展旅遊是帶動縣域經濟良性發展的出路之一,並把旅遊業作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在各方麵支持和鼓勵旅遊業的發展,取得了某些成效。但鳳凰旅遊還隻是停留在最傳統的觀光上,大多數旅遊開發仍停留在概念層麵上,相應的管理體製及各種相關配套設施都有待完善,應該說鳳凰縣的文化旅遊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鳳凰文化旅遊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文化旅遊產業意識不強,分散重複開發;文化旅遊形象不突出,宣傳力度不夠;產品開發處於初級階段,參與互動程度差;資源保護力度不夠,破壞嚴重等。

二、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分析

從文化旅遊資源角度看,鳳凰縣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後,各種汙染以及受外界影響較小,自然與曆史人文資源保存相對完好,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可開發的價值較高。

從文化旅遊的發展角度看,文化旅遊客源市場廣闊,文化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旅遊活動,隨著旅遊者旅遊經驗的日漸豐富,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對社會文化生活的進一步追求,文化旅遊將是21 世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旅遊形式。鳳凰縣選擇發展文化旅遊是順應時代的潮流。

從鳳凰縣旅遊業自身發展來看,主觀上政府重視旅遊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人民也希望能夠通過發展文化旅遊實現致富目的。客觀上,全縣旅遊發展已逐步走上正軌,各種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日漸完善,為發展文化旅遊提供了條件。聯合鳳凰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及軍事文化開發鳳凰文化旅遊,具有特色與規模優勢,開發前景樂觀。

第四節 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一、交通狀況

2009 年新規劃建設中的鳳大高速、吉懷高速從鳳凰縣境通過,實現與鳳凰國家高速公路主幹網的對接。2009 年投入了2 426 萬元,完成了鳳大公路堤溪連接線、鳳凰路改造維修,紅旗新區路網工程土橋路一期人行道鋪裝。配合建設銅仁·鳳凰機場命名和跑道擴建工程,在縣境內建鳳凰候機樓,逐步開通與國內主要景區的對飛航班,實現航空港與未來鳳凰大旅遊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