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鳳凰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總體評價
一、鳳凰文化旅遊資源定性評價
1. 豐富多樣,品位高
鳳凰縣文化旅遊資源涵蓋曆史軍事、民族民俗和名人故居等眾多類型。首先,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鳳凰古城曆史悠久,古建築獨具特色,如特色鮮明的吊腳樓;“苗疆邊牆”——中國南方長城;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古城。鳳凰古城內的文物古建築、古遺跡、明清兩代特色民居和明清石板古街都保存較完整和豐富。其次,鳳凰是一個有著濃鬱民族風情的多民族和諧聚居的地區,是漢族和苗族文化融合的場所,兩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如楚巫文化、苗族服飾、風味小吃、儺堂戲、陽戲、文茶燈和格調清新高雅的民間工藝玻璃吹畫、紙紮和蠟染。其中苗族服飾、紙紮、蠟染、苗醫藥四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苗歌等5 個項目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次,鳳凰文化底蘊深厚,名人故居文化也獨樹一幟,從清代開始湧現出很多的武官和文人,如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抗英名將鄭國鴻、鄉土文學巨匠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等都是從這塊神奇的土地走出湘西,進而走向全國,蜚聲海內外。
2. 組合度好
從鳳凰的文化旅遊資源來看,長城和兵營為代表的軍事文化旅遊資源在中國南方是特有的資源,但從規模、曆史和影響來講,都無法和北方長城相比;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在本地區也已不具特色,從區位、影響和開發曆史來講都難以與吉首德夯風景區的苗族風情旅遊相比擬;以古城為代表的名人故裏更不是中國的唯一,魯迅故裏、平遙古城、麗江古城都是鳳凰的強勁競爭對手。雖然三大類文化景觀單獨不具備優勢,但是三者的特殊地域組合卻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在一個小小的落後的縣域裏麵,能形成這三種風格各異的文化景觀,是非常令人矚目的現象和耐人尋味的話題。這樣的文化組合自然能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吸引國內外旅遊者的眼球。
3. 空間分布較為集中
湘西鳳凰縣旅遊景點空間分布具有廣泛而集中的特點, 湘西鳳凰縣核心旅遊景點以沱江鎮為中心,其周圍分布著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幾乎集中了湘西鳳凰旅遊景點的精髓,構成了湘西鳳凰縣旅遊的核心區域。雖然其他鄉鎮的旅遊景點也比較多,但知名度不高,且處於核心旅遊景點的陰影下而很少被人知道。鳳凰這種較密集的資源便於旅遊開發與旅遊組織。
4. 背景條件好
鳳凰縣很多文化旅遊資源都分布在青山叢林中或河湖秀水邊,如清澈的沱江水邊的吊腳樓給人以美的享受。沱江好似一根飄帶給古城無盡靈動的感覺,讓古城頓生靈氣,這種自然與文化的相互交融、交相輝映,大大提高了文化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
二、鳳凰文化旅遊資源定量評價
(一)旅遊資源評價構成體係
根據國家旅遊局2003 年製定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從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三個方麵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
(二)旅遊資源評價等級指標
根據旅遊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個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五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 90 分);四級旅遊資源(75 ~ 89 分);三級旅遊資源(60 ~ 74 分);二級旅遊資源(45 ~ 59 分);一級旅遊資源(30 ~ 44分);得分值域≤ 29 分的單體稱為“未獲等級旅遊資源”。其中,五級旅遊資源又被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五級、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三)鳳凰文化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結果
本文采用新國標打分評價方法,根據旅遊資源共有因子進行賦分。參照國家標準《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18972—2003)旅遊資源評價方法,對鳳凰文化旅遊資源進行定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