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活兒真的接下了,電話也放下了,這才發現自己陷入了難以下筆的尷尬境地——這麼多作者已然寫就了這麼多精彩的文字在書裏,我再班門弄斧那豈不是叫大家朝你腦門上扔雞蛋嗎?但事已至此,誰讓自己自不量力地遵了旨、領了命呢?得,就咬咬牙一門心思地弄斧吧,哪怕是上刀山,也隻能橫下一條心往前衝了。再說了,既然擔任了所謂的“主編”,盡管是名義上的,並且有濫竽充數之嫌,但好歹也是這些作品最早的讀者之一,為什麼就不能寫點讀後感、說幾句心得呢?是啊,這麼多作者寫下了這麼多才華橫溢的篇章,難道自個兒就沒有一點因閱讀而生的快樂可以向大家彙報?難道就沒有一點因美而漾起的體驗可以從容地表達?難道就沒有一點因文本中的悠悠情韻而觸發的感動可以延展一下?
總之,任何的推脫、逃避在眼下都是沒出息的表現,我惟有撐著腦門上經常寫著“心有餘而力不足”幾個大字的軀體,再以戰場上出現頻率甚高的“堅決完成任務”這樣的聲音來強化自己的弄斧意誌了。我鼓勵自己:墨子在其《修身》篇中不是下過“誌不強者智不達”這樣的論斷嗎?我今既已做了如此的身心準備,又有何懼哉?這樣琢磨著,我就不怕那些被北大學子、清華學子、南開學子培訓得會飛的雞蛋了,但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要在此先申明一句:我對自己的要求一向是不嚴的,乃至是寬大得沒有邊際的。我喜歡由著性子胡亂塗抹,所以呢,要有勞大家以張岱年先生總結出來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一,即《易經》中所謂的“厚德載物”之情懷來多多包涵我了。
三、漫畫青春
我以為這三本書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大學裏搖曳多姿的校園生活以及或遠或近的青春往事。這也難怪,大學是年輕學子成長、成材的所在,更是青春雲集、夢想張揚的地方。在這些綠樹掩映、紅花招展的詩意盎然的園子裏,每一天,每一季,每一年,都在發生著多少鮮潤的、富含生活氣息的美麗故事啊!青春是“猶抱琵琶半遮麵”,青春是“春風桃李花開日”,而在這許多正在親曆青春的很有才華的作者們的筆下,青春的確鋪展開了它交響樂團室內演出般的盛大場麵與熱烈氣氛。就單篇文章所展現的場景而言,青春的景觀也許沒有這樣的宏闊與壯美,但卻是各有風姿和特色的,並且當這麼多單篇佳作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神州大地上值得注目的一大勝景了。你就這麼隨意地看過去吧——這裏有新生們的好奇與青澀,這裏有老生們的狂歡與平和,這裏有愛情的甜蜜與幸福,這裏有友誼的厚實與深摯,這裏有宿舍裏的溫馨,這裏有社團裏的活躍……無論是怎樣的題材,無論是哪所大學裏的時光,青春都閃耀著動人的明媚。
這套叢書還有一個共同的副主題,那就是對母校的拳拳赤子心、繾綣女兒情。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機構,是師者傳播知識的聖地,這裏倡導的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裏采用的教育方式是“潤物細無聲”似的脈脈與柔和,甚至透著些“無為而治”的寬博與大氣。總之,一個知之不多但資質絕佳的毛頭小子或黃毛丫頭,就在這樣一個有著母親般慈愛目光的校園的注視下開始了嶄新的求索之旅。幾度春秋,幾輪寒暑,無數的年輕人就這樣備受嗬護地撒著歡兒地吸收著門類紛繁的營養。沒幾年,一個個就都給澆灌、滋養得青蔥挺拔了。然後,這些翅膀硬了的青年就展開了夢寐已久的飛翔。令人欣慰的是,每一個正在園子裏播種青春的年輕人以及每一個已然走出這個園子的青年才俊,都對母校懷有一份深深的感恩之情。這一點,我們從這套書中很容易地就能看得出來,隻是表達的手法、流露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這些文章的作者,或是於字裏行間不經意地點出了母校體現在細微處的種種的好,或是以專門的篇章來盡情地表達自己對母校以及師者的敬仰與感念之情。還有那畢業班同學行將離校時的傷感與不舍,以及吃散夥飯時醉酒的歌哭,更有那些畢業N年之後的懷舊文字,乃至重返母校探訪昔日的衝動……這一切,或者正是大學的魅力所在,正是無數中學生千方百計想考進大學,考進北大、清華、南開之類的名校求學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