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我以為這套書還有一個共同圍繞著的核心,就是校園裏的各色人物。大學裏最美的風景不是花花草草,不是未名湖,不是荷塘月色,也不是漂亮的大樓和禮堂,而是那無數青春的臉龐和白發的先生。人是萬物之靈,沒有人的存在與活動,環境就是空的,所謂的大學,所謂的校園就沒有任何意義。在這套由三大名校逾百位學子合夥兒寫的書裏,實在有太多的浪漫風情、清新風範和優遊風雅,實在有太多的讓人或捧腹開懷或深深感動或沉浸陶醉的文字和情節,實在有太多的趣事笑料、掌故美談和奇情逸聞,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因人而起,因人而生,難道不是嗎?我想,正是活躍在這些文章裏的數百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如一條線索把所有的校園生活串成了一個有機的鮮活的整體。我以前編過三種以愛情為主題的書,我把它們總稱為“北大情愛三部曲”。坦率說,我對愛情題材恐怕是操作得過了頭,乃至有些怕了。所幸的是,愛情在眼前的這套書中是居於次要地位的,專門以此為題材的篇數是適當的,這就使其他的題材和主題能夠凸現出來,而我個人比較偏好的,卻是當中刻畫人物群像的那些文章,我覺得此類題材中尤多精彩之作。
這樣的文章,有在全校範圍內來圈定刻畫對象的,有在係裏或班上來鎖定目標的,更有以宿舍內的兄弟或姐妹來勾勒人物的,這些是容易讓人聯想到高曉鬆當年所寫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一類的校園歌曲的。顯然,這些文章在表現力方麵與校園民謠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甚至是超越了的。在一個小圈子裏相處了許多時光,或在同一間宿舍裏朝夕相處達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當作者提筆揮毫之際,該有多少有趣的細節湧上心頭,乃至俯衝於筆下。因為非一般的熟悉,因為了解的透徹,所以塑造起光輝形象來,或是揭發起老底來,素材可真是巨量的豐富,哪個角落兒不能扒拉出一堆事跡或笑料來呢?最起碼也能在文章裏以調侃的風格表揚、褒獎、讚美該人物一番,或者以惡作劇的手段幽默、搞笑、暴損該人物一通,何其樂哉!事實上,這種文章讀起來還真是感覺好,因為最豐富、最有情趣的大學生活盡在其中了,仿佛這許多的人物乃是一根一根的藤,順著這些藤搜索,就能摸到許多的瓜,各色各樣的瓜。
從漫畫校園眾生相的那些文章裏看得出來,同住一個宿舍、同在一個班級、同處一個校園裏的人雖然性情各異甚至迥然相反,但無論是誰,他們的關係大抵都是友好和令人愉悅的,應當屬於“和而不同”的那種類型。“和而不同”這句話是孔子在《論語》裏說的,原文是這樣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之間彼此能融洽地溝通且相處欣然,同時還能保持自己的獨立和個性,而那些心性不高的人呢,彼此間也就是酒肉之交吧,表麵上推杯換盞的很熱乎,但內心之間卻不能達到真正的溝通與融合。話再說回來,北大也好,清華也好,南開也好,任何一座園子裏,都有著許多許多的年輕人,而我相信,要在當中找出性情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來,那絕然是辦不到的,但數量蔚為可觀的所有這些青年,卻完全可以融合為一個和諧、友愛、生機盎然的有機整體——事實也正是這樣。我想,正如構成這套書的許多的美文華章所展現的那樣,美麗的校園裏時時刻刻都洶湧著無限多彩的青春之潮,而大學生活的無限豐富性以及無邊的迷人之處也就借此在我們眼前呈現無遺了。
最後,我們也不妨拿北大、清華、南開這三所名校來做個比較。這個比較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甚至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三者之風格各個不同,每所學校都各有自己獨到的內涵、特色與魅力。其實,不僅是這三所大學,幾乎每一所大學也大抵如此的。都是高校,卻各有千秋,這又是所謂的“和而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