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在攀登的階梯上(2 / 3)

當年那些遙遠而溫馨的回憶常常激勵著張秀雲。在張秀雲看來,她的運氣真是不錯,總是遇到好人,無私地幫助她的人。“其實,我特別清楚,人家那麼無私地幫助我,是希望我能有所成就!所有的幫助就都成了對我的激勵。我永遠都感謝他們。”

憑著天分、刻苦、執著,更憑著老師的指點和栽培,張秀雲很快就憑著成功出演各類角色而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被觀眾譽為“草原一枝花”。在同事和觀眾眼中,她音色甜美、悟性極佳。在劇團的老前輩們眼中,她就是“吃這碗飯的蟲兒”。但張秀雲心裏清楚,光靠天賦條件是不能成為好演員的。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她每天堅持基本功訓練,打旋子、倒紮虎等較高難度動作她也都一絲不苟地反複苦練。幾經寒暑,她成了團裏的尖子。1987年,她由海拉爾市京劇團調到鞍山市評劇團。

盡管改行唱評劇,但由於她的京劇功底紮實、音色獨特,又憑著對舞台藝術的執著和超眾的悟性,唱起評劇來也是得心應手。她說她是幸運的,因為她被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淑蘭看中了,有幸身受“花派”開山老師的言傳身教,使她在演藝生涯中屢克難關、攀登高峰。1991年,她在花老師悉心指導下,帶著“花派”代表劇目《茶瓶計》中的兩折,參加了文化部主辦“全國評劇青年演員大賽”,技壓群芳,獲得一等獎。翌年,她正式拜花淑蘭為師。這階段張秀雲真可謂成績卓著,在她先後演出的將近數十出劇目中,均被委以飾演一號角色的重任。相繼在內蒙古海拉爾市及在鞍山市評劇團先後主演京劇如《杜鵑山》中的杜小三、《盤石灣》中的海雲、《玉堂春》中的蘇三、《白蛇傳》中的小青、《紅燈記》的李鐵梅等,在《茶瓶記》中的春紅,《打金枝》中的金枝、《花為媒》的張五可、《雷鋒的童年》中的雷鋒等主要角色。並因此而獲得“勤學苦練、熱愛事業標兵”的省級表彰殊榮。1995年7月,她又獲得遼寧省戲劇玫瑰表演獎,並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1996年,她又相繼獲遼寧省特殊貢獻獎、鋼花貢獻獎。

這個來自大草原的小姑娘如今當真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名聲鵲起了。就是1996年,如日中天的張秀雲接到消息:為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60周年,中國評劇院改編並恢複了《金沙江畔》的演出,她作為特邀演員進京飾演“珠瑪”;該劇60年代曾是我國小白玉霜、新鳳霞、穀文月等一大批評劇表演藝術家的合作精品,是現代戲的代表作,而珠瑪又是該劇的一號主角。

張秀雲既緊張又興奮。緊張的是,40年來,眾多名角相繼所扮的角色均已塑造出藝術高峰,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自己再次出演,成嗎?演砸了可……她實在不敢多想。但她也興奮:北京,那是人才薈萃之地,自己能被挑選出演此角色,說明自己還是有實力的。隻要虛心向前輩學習,刻苦鑽研,是一定能夠勝任的!她認真研讀劇本。藏族土司的女兒珠瑪顯然是個傲慢、任性的貴族公主,又是個豪爽、可愛、沾點“野味兒”的純情少女。該劇表現了珠瑪對紅軍由誤解、仇視,到理解、熱愛的情感曆程。她知道,她要一改往常秀美、俊俏的扮相,展示給觀眾的是一種粗狂、灑脫的視覺形象。

在中國評劇院的一間幾平方米的宿舍裏,遠離家人的她隻是埋頭磨煉。她已融入珠瑪的身心,以致有多少次在睡夢中她都被“珠瑪”驚醒,披衣下地輕哼著唱詞又走進戲中。在穀文月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指導下,她汗流浹背地刻苦排練,同時還與導演反複磨合。在專家和領導的多次審查後,終於快到“好戲開鑼”了!誰知好事多磨,一次彩排時,她不慎跌倒,造成右膝蓋半月板損傷!以至她每一舉足,傷處便鑽心地疼痛!能就此放棄嗎?放棄,在她人生的字典裏,壓根兒就沒這個詞兒!古文月老師問她:“你能行嗎?”她說:“沒事,行。”她裝作無事一般堅持排練。可以想見,這需要多大的意誌。她心中默默地念誦著“戲比天大”,藝術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的,我一定要將更好的奉獻給廣大觀眾,隻有這樣才不辜負師父穀文月嘔心瀝血的諄諄教導。

5月19日,北京城南新落成的中國評劇院大廳華燈輝煌,花籃簇擁。隨著徐徐拉開的帷幕,舞台上出現的是夕陽映照的遼闊草原。“穿叢林越峻嶺疾如飛鳥”的清亮唱腔,由遠到近,隻見珠瑪一派貴族女子的氣勢,帶著草原的“野勁兒”亮相了。觀眾們沉浸在她表演、唱腔藝術中。全劇的精彩唱段之一應屬“格登太子”一段,又是集中表現珠瑪、將人物情感世界推向高潮的唱段。幾十句的唱詞,張秀雲唱得聲情並茂引起陣陣掌聲。但沒人知道,直至開戲前她才讓醫生打了“封閉”,在台上,生龍活虎的張秀雲早就將病痛拋到爪哇國裏去了。這場戲是現場直播,張秀雲的《金》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北京接連演出50餘場。此劇受到了包括北京市長在內的各級領導的盛讚,專家們更是從藝術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還點名接見了張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