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橫跨半個世紀的約會(3 / 3)

歸程中,朱先生仍跟我並排坐在一起。一路上,他十分自豪地講起江華的神山秀水。“我們江華曆來有‘九江十五河五十一源’之稱。是湘水之源。你們來去匆匆未免太倉促了點,你知道嗎?我們江華境內有原始森林20餘萬畝,千米以上高峰700餘座,大小溪流291條,‘江華八景’——你都應該去看看……”

江華八景!聽他這麼一說,我就像沒來江華一樣!一時間頗有些美中不足的缺失感浮上心頭。哦,那就給我說個地方吧!

隻聽他背誦道:“聞說桃源好避秦/此中名跡較猶真/居然空穀超凡境/隻少長齡越世人/幽澗秋深芝草茂/石田春暖藥苗蓁/從茲更可求仙去/莫向迷津不問津。”他介紹說,這是明代文士韓子祁寫的《秦岩》詩。這個朱安奇,可真會賣關子,不直接談秦岩美景,隻是講解起詩詞來:記得《桃花源記》吧?“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秦岩據傳是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之時屯兵之地;桃花源與世隔絕,秦岩則“空穀超凡境”;桃花源如迷宮般,即使做了標記,再去尋訪,“遂迷,不複得路”,秦岩迷津亦多,所以郭文人便在最後一句說“莫向迷津不問津”,是說你進入迷津但隻要問清路途,是可隨意進出的。桃花源是虛構的,可秦岩卻可探可訪。……這個朱先生真是滿腹經緯!我不由得掏出他給我的名片仔細看了看,才發現,他原來是“江華天工藝術工作室”的總監呢,難怪!此時,他指著車窗外隔著瀟水的大山那一側說,秦岩就在那片山裏。嘿,那一刻我真恨不能插翅飛越出車窗直奔秦岩而去。當然那是不可能的,我隻有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返回駐地。

一路上他就給我聊秦岩:這個洞全長達3.5公裏。是個迷津四布、幽深莫測的“天仙洞”,洞中有險峰,有地下陰河,岩裏岩外均能見到摩崖碑碣13方,東漢著名詞賦作家蔡邕、清康熙帝玄燁及曆代文人墨客都在此留有墨寶……洞內堪稱一絕的是“仙人田”!我問,這田是不是就像四川黃龍那樣的“田”?他說是的,但它是在露天,我們這個“田”是在洞裏!不用他再描述,我知道,這絕對是舉世奇觀!

自朱安奇講了之後,秦岩便雄霸我心。緊接著我又采訪了江華旅遊局局長全宏傑。這個高高大大的顯得很年輕的局長居然已經在江華工作了20多年,大多在江華各鄉鎮擔任主要領導職務。也許是對家鄉的山山水水相當熟悉,也許是他強健的體魄,要不就是因為他有出眾的領導能力,於是被調到旅遊局來擔任領導。從與他的交談中,我了解到縣委、縣政府極其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提出“發展大旅遊、培育大產業”、打造“神州瑤都”的戰略目標。而他,正在為此殫精竭慮地奔忙。他說他月前剛剛進行了一次考察:我們江華有姑婆山、大龍山、盤龍山。先去的大龍山,上山兩天,下山兩天,在山上兩天,六天。“我感覺自己是入侵者。山裏有野猴、鹿、野牛、野羊、野豬、蟒蛇呀什麼的,甚至可能有華南虎。它們有完整的生態體係。整個生物群落,生態圈相當完整。紅豆杉、桫欏樹、黑鬆、湘妃竹等,各種植物都有。也許我們是罕見的客人,受到驚擾的動物四散逃散,小猴和母猴因受到我們的到來而受驚嚇,跑散了,晚上,我們搭帳篷睡覺,就能聽見大小猴相互對叫詢問安危……”

全局長又給我描述了一個完全令我神迷的原生態、粗獷、奔放、原始的場景!想想吧,你置身在一個完整而原始的自然生態循環體係中,你看見野生動物穿梭其間,你舉起相機在那裏隨便捕捉些什麼鏡頭,拿到城市裏來,會引起何等轟動的效果!他也談到江華八景,談到秦岩,哦,說得我簡直想脫隊留下來將這些景致一一飽覽。

晚上,我腦海中已經全部被幾天來的見聞所充斥。很晚了,我依然滿腦海的江華八景,什麼陽華勝覽、寒亭秋色、暖穀春容、奇獸虛明、洄溪壽域……據全局長介紹,那個洄溪壽域很是了得!說那裏有“不老泉”,溪邊的蘭花就是上好的古老品種。那泉水因乳石鬆膏常年浸漬,清洌甘甜,養人養顏益壽。說唐朝有在此居住的文人叫張子厚,八十時猶如少壯,自號洄溪翁。當時唐代文豪元結,這位別號被稱做“浪漫”的詩人曾到洄溪造訪他,並題詩《贈洄溪翁》:“長鬆萬株繞茅舍,怪石寒泉近簷下。……語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暑。屠酥宜在水中石,回溪一曲正當時。……勿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從詩句中也能看到洄溪超乎一般的絕美之處。有山有水有怪石有寒泉,整個一幅超然物外的神仙居所!在這裏修身養性,不但得壽還能得道呀!

我真被江華迷住了,以致在睡覺前還情不自禁地念叨著“秦岩、秦岩”;即使是躺在床上看著電視,也仍然在腦海中回旋著盤王、盤王長鼓、吊腳樓、秦岩、洄溪壽域……那些令我目迷五色的景點風光。這兩天接收的信息太多了,各色風光走馬燈一般在眼前閃來閃去,連電視畫麵都稍遜風騷。以致我分不清哪個畫麵是想象,哪個畫麵是電視播放的……我的視覺引導我來到一座高聳的山岩,我看見我爬過一座小小的山坡,看到一個偌大的岩洞,驀地從洞裏探出一條清悠悠的小溪,我捧了一把潦在臉上,哦,立馬一種渾身清爽的感覺湧上來。接著就看見一群瑤族男女,隨著盤王長鼓的鼓樂迎我到一片突兀的岩壁前,隻見上麵有巨大的、閃著金光的“秦岩”二字。沒容我多思索,他們又將我擁進洞內。隻見斜下洞底的階梯兩旁薄薄的土層上,長滿了一大片鮮綠如翡翠的植物,有人說,那叫報春苣苔。哇,好大好寬敞的岩洞呀,有人告訴我說,這就是秦始皇練兵習武準備起兵滅六國的地方。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條“陰河”!擺渡的艄公招呼我上船。欸乃的槳聲在溶洞裏響起。四周的石壁將我沉重地包裹起來。突然,那些石壁上犬牙交錯般地生出了怪牙,高高低低、粗粗細細、長長短短、形態各異,定睛一看,原來是千姿百態的鍾乳石!於是不再膽戰心驚,隻是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約半個小時的陰河漂流,眼前突然一亮,原來到了一片梯田所在地!洞中的梯田!有人告訴我說,這就是天下一絕的“仙人田”!我到過四川黃龍,看過那裏的“水田”,但這是在岩洞裏呀!而且足足有幾十畝的樣子!我問,這仙人田裏能產多少水稻呀?一個特別巨大的聲音突然在洞內震耳欲聾地響起:“仙人田的麵積為九畝九分九厘,能為洞中仙人產出稻穀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擔,你信不信?”我正在遲疑,突然,那金黃的穀子便如同一股金色的瀑布一般從高處向我劈頭蓋臉地傾瀉下來,頃刻間便將我掩埋在糧食堆中。我覺得呼吸極度困難,拚命掙紮……

我醒了,而且因掙紮得厲害,我竟從床上滾落在地!原來是南柯一夢。夢遊了一番秦岩!真是神奇一遊呀!

在江華的這次行程中,我還在瑤族同胞口中聽到一句響亮的話語:“先有瑤,後有朝。”並介紹說,瑤族人用漢字記載的《石牌律》序言中也有這句話。這表明瑤族是中華文明史上出現的最早的原住民之一。親曆這樣古老的民族聚居地並與他們一起歡度盤王節、體驗古老而又新奇的民俗,還對江華八景中的一景“夢遼闊”了一番,不能說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半個世紀前的那個約會之夢,竟在如此豐盛的民族人文景觀的饕餮中實現了。雖然江華八景未能一一瀏覽,但必須說:在這個靈氣逼人的天寶福地過往此一遭,我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