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的爺爺(3 / 3)

每當下雨,爺爺就穿上蓑衣、戴上鬥笠,扛著鋤頭往外麵衝。

“這麼大雨,你又幹什麼去?”奶奶吼他。

爺爺說:“去看看水。”

爺爺說的“看水”,就是把溝邊堵塞的地方挖開,讓溪水流得順暢,不要衝垮了路基,不要衝掉了木橋,不要衝斷了田埂。

雨過天晴,爺爺也不閑著,又扛著鋤頭出去了。奶奶說:“又管閑事去了。”爺爺管的閑事是“修路”。路麵上有些地方淤了泥沙,要把它們清理掉,有些地方被衝垮了,要挑些新沙石培起來。

雪後的早晨,爺爺也總會扛著鋤頭出門,鏟掉路上的積雪,在冰凍的斜坡上挖出台階。

爺爺去世以後,村裏修了簡易公路,比以前平坦寬闊了不少。但因為沒有人維護,到處坑坑窪窪。逢年過節我們回家,坐在車上就像坐在正在脫水的洗衣機裏,顛簸得特別厲害。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想起爺爺。如果爺爺還在世,他一定會把那些坑坑窪窪填平。可惜爺爺去世已經十多年了。

近年來,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公路村村通,水泥路通到了村上。但是今天的村已經不是我小時候的村,而是三個村合並後建立的新村。公路隻通到新的村委會,而現在新的村委會離我們真正的村莊還很遠。

我在省城工作,認識一些人。去年,我讓村裏寫了份報告,說明三村合並後的現實情況,希望市政府能支持我們修建新的村路。我找了些朋友,托了些關係,計劃順利地批下來了。但計劃批下來之後,麵臨的現實問題是資金缺口。修路的錢,國家隻給一半,另一半要村民自己籌集。村裏沒有集體經濟,家家戶戶都靠到外麵打工維持生活,村民們到哪裏去籌這筆錢呢?但村民們修路的決心很大,家家戶戶有錢的捐錢,沒有錢的,自願捐工。我當時正好推出自己的新書“奇跡兒童文學係列”,我把初版的八萬多元版稅全部捐獻給了村裏,又找辦企業的朋友幫忙,籌措了一些資金。

如今,路修好了,鄉親們很高興,他們認為我為家鄉修路做了很大的貢獻,說今年回家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歡迎我。我也很高興,我說:“好啊,我一定回來慶祝。”

但我心裏有一個聲音說:“我其實並沒有做什麼。我隻是在修爺爺的路。”

誗爺爺的墳誗

奶奶比爺爺先過世。

奶奶過世的時候,我剛大學畢業。我從外地趕回老家奔喪。爺爺一見到我,就握住我的手,痛哭失聲。因為他認為給奶奶找到的墓地是一塊積水地。“埋在水裏呀,一年四季冰涼冰涼,她好難過呢……”爺爺說。

家人遵照爺爺的意願,為奶奶重新找了墓地。

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住的是一間橫屋,坐東朝西,打開大門,正對著一片青山。餐桌放在靠近大門的地方,爺爺吃飯的時候,抬頭就能望見青山。爺爺也喜歡一邊望著青山,一麵吃飯。

“素妹子,我將來死了要埋到對麵的山上,每天能看到家裏。”爺爺跟我說。

爺爺去世的時候,我正好懷著兒子,而且即將分娩,因此,家人沒讓我回去。

過年時回家給爺爺上墳,發現爺爺的墳地並不在對麵的山上,而在我家後山的北坡上。

我問:“為什麼沒有把阿公埋在對麵山上呢?阿公不是很想埋在那兒嗎?”

家人解釋說:“對麵的山不是我們家族的,是別人的,跟別人交涉,很麻煩。又請地仙 淵看地的巫師冤 去看了,地仙說對麵山上找不到好墓地,反而是後山的這塊地好。”

爺爺的墳在一塊平台上,站在那兒,雖然看不到自己的家,但能看得很遠。

“這兒望相好,你看,你阿公睡在這裏,能望得好遠好遠。”一個親戚說。

但我知道,爺爺並不需要看得遠,他隻需要能看得到自己的家。

爺爺活到八十四歲,身體一直很好。但那年冬天,他在火塘邊烤火的時候,也許是打了個盹,不小心一頭栽進火塘裏,燙傷了。後來火毒攻心,終於不治。

爺爺病中,他最疼愛的小孫子朝美———也就是我的弟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一天夜裏,爺爺從睡夢醒來,對坐在床沿的小孫子說:“朝美,我怕是要走了。”

於是,爺爺真的走了。

哥哥在爺爺的墳前栽了兩棵鬆柏樹。剛栽的時候隻是兩棵小苗,不到一個三歲的孩子高,如今這兩棵小苗已經長成了兩棵高大挺拔的樹,樹幹筆直,綠意蔥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