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瓜王
1995年春,經過多方打聽和精確計算,牛任決定利用課餘時間,在他家那幾畝地上種植香瓜,主要原因有:
1牛任家的地處於一個小山坡,地勢高、采光好;
2香瓜產量高,成熟早,一般在7月末就能收獲;
3近年來國人逐漸注重養生,對於水果蔬菜十分認可,香瓜的價格逐年升高。
泡種——催芽——育苗——移苗,一步步的進行著,3月底,看著一顆顆茁壯小苗,牛任仿佛看到一顆顆香氣撲鼻的香瓜,那一抹抹鮮綠也讓繞在他頭上幾個月的愁雲慢慢散去。牛任相信勤奮可以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這就足夠了,至於他那浩氣雲天的夢想,隻能深深的埋在心底。
4月15日,幾個要好的大學同學來到村裏看望牛任和他家人,麵對老同學,牛任沒有因為窘迫家境和迷惘前途而抬不起頭,5個月的時間,展現在大家眼前不再是一個稚嫩的學究,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成熟而自信的男人,一個新“牛人”。臨行時牛任還邀請同學們7月份來家裏吃香瓜。
5月1日,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然而當晚卻迎來了瓢潑大雨和一個電閃雷鳴的不眠夜,牛任真想衝出去用自己的臂膀遮擋風雨和雷電,保護自己辛苦種植的小瓜苗。看著直鉤鉤盯窗外的兒子,牛老三說“放心吧,小任,香瓜苗沒那麼不禁折騰,這麼點風雨不算事,快睡吧,這雨要下一夜的,你明天還有課。”
聽話的牛任不想讓父親擔心,隻好關了燈默默,聽著轟隆隆的雷雨聲,一直挨到四點,雨過天晴,天蒙蒙亮,牛任飛奔到香瓜地,麵對著自己的瓜田,他震驚了。
牛家地頭是一座小山,說是小山其實就一塊20米高,周長不足100米的小山包,整個小山由堅硬岩石構成,上麵幾乎沒有植被,然而現在,山的一層外皮剝落,足有半米厚10米見方的一整塊岩石,倒在香瓜地裏。
足足站了10幾分鍾,牛任在內心為岩石下往生的瓜秧默哀數遍,而後大步走向山底,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山體剝落裸露出新的岩石層,上麵有金屬光澤,山頂岩石帶有黑色痕跡,得出結論:岩石內含有大量金屬元素,昨夜百年一遇雷暴,將大部分能量投放在山體上,穿入地底,其中一部分能量和雨水衝刷,造成山體滑坡。
不幸中的萬幸,除了岩石壓住的一塊地,其餘瓜秧完好無損,經過一夜風雨洗禮,屹立在黑土地上,似乎更加茁壯,這給了牛任些許安慰,用隨身帶來的鋤頭在剝落的石頭上刻了兩個工整的楷體大字“牛石”後,便回家吃早飯去了。
1995年5月6日,立夏,清晨四點,牛任到瓜地查看瓜秧生長情況,順便除草,迎著朝陽,見證了一個奇跡的開始,在“牛石”的正中央,一根足有20厘米長的瓜秧橫臥其上。俯身仔細觀察,發現“牛石”上竟然有一個手臂粗的孔,瓜秧就是從這孔中冒出來的。望著生命力頑強的瓜秧,牛任做出最終總結:種子的力量是無窮的,瓜秧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瓜秧尋找到“牛石”最薄弱的地方(估計隻有不到一毫米厚)用力一頂,破石而出,經過新鮮空氣和大地雨露的滋養,一夜間猛串了20厘米,實實在在的把“牛石”打敗。
下午放學後,牛任與母親興匆匆的用小三輪車推著牛老三來到瓜田,看到“牛石”上綠油油的瓜秧,牛老三來了精神,竟然在娘倆攙扶下,將整個上身抬起了45°,斜斜靠在牛任身上,炯炯望著瓜秧,那精氣神,似乎如瓜秧一樣可以劫後餘生,甚至涅槃重生。望著父母,牛任默默許諾,一定要百般嗬護這顆瓜秧,因為他代表著父親的寄托,還代表著牛家新生活的開始。臨回家前,父親一拍大腿,為“牛石”身上的瓜秧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牛老四,起初牛任還很高興,後來到家才反應過來,自己又多了個小瓜秧子四叔!
不知道是不是吃小灶的原因,牛老四長的特別快,不到半個月,就向外擴展三米多,在“牛石”上形成一個綠色小扇麵,美中不足的是,5月末所有的瓜秧都長出多顆小瓜頭,隻有牛老四僅在洞口處結了一顆稚嫩的小瓜,牛老三解釋道“牛老四有很大一部分在岩石下麵,最佳結瓜處被岩石掩蓋,無光照和足夠氧氣,阻礙了他的正常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