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假如我是……陳綿欽(1 / 1)

一、假如我是作家,我保證不做“文字殺手”。因為這樣的字眼帶有血腥味,怪嚇人的。做個“禦用文人”就顯得文雅多了。該歌功頌德時,就用誇張手法把一件事擴大N倍來寫;該文過飾非時,就避重就輕,偶爾篡改一下事實也無所謂。我保證不用自己的“身體”去寫作,有人會罵“有傷風化”,寫寫別人的身體總該可以吧?

二、假如我是記者,我不會專門報喜不報憂。報完了我們的喜事,順便報一報外國的憂事,如“美國校園槍聲又起”、“美國大選亂成一鍋粥”、“北歐人由於生活空虛自殺率極高”等等。另外,我保證不會以威脅曝光的手法去勒索某些企業或領導,如果人家心甘情願地送紅包,我隱瞞一點事實,多寫點好人好事也就心安理得了。

三、假如我是一位當紅歌星,出場費也不會漫天要價。扭一扭腰、清一清歌喉能拿幾萬元就足夠了,何必硬要幾十萬呢?我也不會要求一定要百元大鈔,小鈔也照收。我會將“商業演出”和“慈善演出”區分清楚,保證不會明知是“慈善演出”,簽了演出合同,在台上將某項慈善事業說得動情動容,台下卻要拿人家的高額出場費。被查出後還謊稱不知情,這樣顯得不誠實。我也不會收了高額出場費還要偷稅漏稅,因為“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理所當然該繳稅。

四、假如我是一位專家、教授或博導,我不會將別人的學術成果原封不動地搬來據為己有,修修飾飾、剪剪接接的工作我也會做;我也不會利用自己的權力強迫把別人的學術論文署上我的名字,署上原作者的名字,也是尊重別人的勞動嘛;我不會要求我所帶的學生發表論文時一定要將我的名字署在前麵,其實署在後麵也一樣風光;我不會成為社會活動家,不會扛著專家、博導的旗號滿街走,汲汲於巴結商人和官員,畢竟有失知識分子的尊嚴,可以叫助手去辦妥一切,何須我親自出馬呢?

五、假如我是醫務工作者,我不會對病危窮人見死不救。至少我會給他們止止血、消消痛,費點棉花、藥水也值不了多少錢,這樣還能贏得“好評”呢;我也不會當眾收病者家屬的紅包,那樣多難為情啊,私下塞進我腰包的我就不推讓了,這樣也能讓病人安心養病嘛;我也不會主動索取藥品回扣費,我專開人家的藥品,人家心甘情願送點好處費,那是無可厚非的。

六、假如我是平民百姓(工人、農民)我就心甘情願地真幹好我的本職工作,該幹嗎就幹嗎,因為“勞動是光榮”的;我不會因收入太低而愁眉苦臉,再苦再累也要堅強,還要高唱“咱老百姓,今個兒真呀真高興”;我會忍受自己的房屋被強行拆遷後居無定所的困難;受寒受累也要勒緊腰帶把一切賦稅繳清,再窮也不能窮政府、窮領導;我保證不越級上訪,以免給幹部們惹麻煩,因為“領導幹部也是人”嘛!

【作品賞析】

作者的感情總是伴隨著奢侈的暢想開始,最後又順理成章地跌落到現實中存在的晦暗中去。

“假如我是……”是小學時候常見的一道作文題,那個時候我們都在紙張上麵構想一切美好的事物,到今天終於大多沒有實現。而陳先生卻突發奇想,不過他這一暢想卻奢侈得教人心酸。

通閱全文,我們也可以發覺,作者的這種欲揚先抑的諷刺總是一波接一波地襲來,這種波浪式的推進使文章的表達效果上升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字裏行間包含著作者強烈的愛憎,他欲通過這種不斷上升的疊加來感動讀者,以求引起更多的共鳴。

其實,陳先生通過這些暢想將長期以來一直困擾人們生活的晦暗事例躍然紙上,這些眾多的“假如”,本身就實實在在的存在於人們的生活當中,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社會生活極大關注的熱情,這種熱情絕不是幾行文字帶來的快慰可以滿足的,他還渴望得到更多。而我們也能發現,文章結尾的省略號所表示的意義實在太複雜,斷不是僅僅幾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