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和壓力麵前,誰缺乏鬥誌,誰就會淪為壓力的奴隸。真正的強者絕不會受製於壓力,更不會屈服於壓力,而是用智慧之光化壓力為動力,衝決壓力。
居安思危,警鍾長鳴
善於把握機會的人不害怕壓力和危機,他們有時甚至渴望在人生的暴雨中勇敢搏擊,因為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還處在困惑或混亂的狀態中,正好給了自己一個出人頭地的好機會。
人生的征程中充滿壓力、挫折、與風險,無論何時何地都可能遭遇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是偃旗息鼓呢,還是無所畏懼地去迎接挑戰,這往往是成功人生和失敗人生的分水嶺。一個有著果斷和自信品質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接受這樣的挑戰,因為這種挑戰是他早已預料到的東西。事實上,危機裏麵常常包含著許多出人頭地的機會,壓力和危機到來時也就是勇敢者開始行動的最佳良機。
即使已身處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環境裏,仍不能就此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陷阱。因為在你所處的這個小環境之外,還有一個大環境,它是不斷變化的,一旦對你產生不利,說明你的做人方法又已經過時了。因此,居安思危是我們必須時時想到的問題。
在1998年長江集團周年晚宴上,李嘉誠說了一句座右銘:“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
塑膠花為李嘉誠掘得第一桶金,使他成為“塑膠花大王”,並使他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物極必反。早在李嘉誠開發塑膠花之前,他就預見到塑膠花迎合社會發展的快節奏,隻能風行一段時間。人類崇尚自然,:而塑膠花無論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長江公司擁有穩固的大客戶,作為塑膠業的“大哥大”,自然不愁市場問題。但是整個行業走下坡路,最後走向萎靡,已是不以為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大趨勢:這樣,競爭勢必日益殘酷。
李嘉誠從海外雜誌上了解到,歐洲北美的塑膠花已被掃地出門。國際塑膠花幣場,正轉移向南美等中等發達國家。而香港已經出現過幾次塑膠花積壓。
對此李嘉誠早有心理準備。他深知“長江”在塑膠業的地位和信譽是無價之寶,因此,他采取一種無為而治的態度,讓其自由發展。
李嘉誠在那次原料危機中掛帥救業之後,就基本不過問塑膠花事務,而將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於締造以地產為龍頭的商業帝國。因為前者雖然還安穩無恙,但仍要考慮將來的前途,居安思危。況且做事業也必然要求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不斷主動迎接挑戰,改變生存環境,才能越做越大。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已成為許多企業促使員工愛崗敬業的警示語。改革開放已多年,“三鐵”早已不“鐵”,誰也不是特殊公民,誰也不應做自砸飯碗的蠢事。摩爾定律中有這樣一個重要理念:“你永遠不能休息,否則你將永遠休息。”“不能休息”在這裏指的是要有壓力和危機意識,不停地開動腦筋,想方設法,不斷創新服務,提高客戶對服務的滿意度,進而贏得客戶,贏得業務,贏得市場。隻有在創新服務、優質服務上開拓進取、永不休息,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而不重視、不願意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人,其結果隻能是“永遠休息”。
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要求員工們居安思危,常以絕境的心態麵對發展的前景,這也許正是我們想要找尋的答案。這篇文章的大意是:
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
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正是我們的危險之處,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海的。
麵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不知道居安思危。
也許危機就快來臨了。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狼的故事》,小男孩總是喊狼來了,喊次數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要來了。所以,我們必須時常認為自己處於嚴酷的冬天中,處於冰天雪地的絕境裏,要度過冬天,隻有多加些禦寒的衣服,那就是一一超前的思維和科學的管理,居安思危的心理,主動迎接挑戰的勇氣。我們不要畏懼和退縮,我們要正視壓力,把壓力和危機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作激發自己前進的動力。
超前意識是克服危機的法寶
危機感是企業生命力的源泉。隻要我們時刻保持超前意識,那麼,壓力和危機意識就會如一隻無形的手,指揮著我們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