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的結局不必再陳述了,此人便如此庸庸碌碌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人生是不能假設的,因為無計劃再完美,還是要在每一日的行動中得到現實。把握現在,立即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原則!
許多眼高手低的年輕人,一心期待自己的未來能功成名就、當大老板,甚至轟轟烈烈地創出一番豐功偉業。但是,我卻希望我們能活在當下,去做現在就能做的事。如果我們隻是個胸懷大誌,卻無法立刻去做,無法承受承受眼前所有苦難挫折的人,那麼,再偉大、再周詳的生涯規劃,也隻是空中樓閣而已。
未來已不再受到關注,我們的要務不是望著遠方模糊的事物,而是做好手邊清楚的事情。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向未來邁去。我們深知:“現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沒有把握的;現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過去,而無人得知未來。”
我們需要理想,但我們不能沉浸於理想,如果讓未來占據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一生便葬送在對未來的幻想之中。歌德說:“抓緊現在的時刻。每一種情況的忍耐,每一分鍾的忍耐,都價值無限。我們像一個在一張牌上押大筆賭注的人,一直在‘現在’上押賭注。而且這不是誇張,我總是設法把賭注盡可能地押高。”
我們隻要顧著那一分一秒,因為“小時”已經足夠大了,它會自己照顧自己的。所以,我們不再好高鶩遠地觀望未來,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選擇今天,把握今天,走向成功。
做時間的主人
要贏得屬於自己的時間,就要從重視每一天開始,無論什麼時候,對手頭的工作絕對不能放鬆,要立刻著手去辦。對待理想亦如此隻要你決意去做,每天總是會找出時間來的,合理分配你工作和夢想的時間,你會發現一切都可以實現!
許多人坦言,他們更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來完成。不到關鍵時刻絕不出手,因為這樣更能顯示自己的能力也似乎做起來更有“動力”,完成工作後也會更有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並且還可以得意洋洋地對外宣稱你隻花了一星期就做完了一個月的工作!看,是多麼出色多麼有能力啊!隻不過這個星期是排在月末的。那麼一個月裏餘下的那些日子你都在做什麼?上網、玩遊戲、逛街、聚會?反正做的都是些無聊的事情或者幹脆蒙頭大睡,時間就被這樣浪費掉了。
把工作拖到最後時刻才去做的不良習慣,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往往是難以克服的,因為這個問題存在於世界上每個有工作人員的角落,成為通病,並且它的本質並不容易被理解。隻能歸咎於是人性使然。工作的人隻是覺得自己得在工作中偷出點時間來找樂子,緩解壓力,既然如此就得把煩人的工作暫時拋到腦後去,抓緊時間及時行樂。最後有一天突然“良心發現”,意識到成山的工作還在辦公桌上堆著而時間似乎不夠用了才慌裏慌張的加班加點開始忙碌起來,夜以繼日地趕任務,像個不知疲倦的百靈鳥。到了最後,可算是交上任務了,麵對新的一個月的開始,上班族們仍是不吸取“月初逍遙快活,月末累到吐血”的教訓,不思悔改,以至於一次又一次的重蹈痛苦的覆轍。但是,令人感到五雷轟頂的是,上班族們竟然還會厚著臉皮痛苦地說,工作壓力太大了,時間太緊張要累死人了!
其實,惡果都是你自己親手造成的。正是由於工作上的拖遝習慣,你使自己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即使你完成了任務,通常也是懷著緊張的心情,並伴隨著內心的恐懼和身體的顫抖。但是結果卻令你很有成就感,因為你認為自己出色而有效率地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相當出人意料。
其實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假如你的理想是當名作家,你有沒有想過,在工作生活之餘完全可以“擠”出一些時間來按部就班地實現它的。你不是沒時間,而是完全浪費掉了,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這都是事實。就像在工作中習慣於拖遝一樣,你總是想找一段時間來“集中”,一次性地完成它。可是重要的是,首先你沒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永遠都覺得資料準備不夠,這時的表現可能就是把手一攤,歎口氣說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做準備工作啊;其次,你會努力在夢想這條路上狂奔一陣子後因為看不到風景而放棄了,回到原地。你覺得實在沒必要再為之付出心血,畢竟這東西在短期之內還不像工作那樣是有一定回報的。
你感到挫折,感到生活壓力大,感到工作路程上也毫無希望,其實都是你不會正確管理分配自己的時間,辦事拖遝養成的惡習!有人每天都是忙碌個不停卻從未見他們有任何成就,因為他們太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了!
華森是鋼琴大師卡爾·華爾德的學生。有一天,卡爾·華爾德在給華森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練琴要花多少時間?華森說:“大約三四個小時。”
“那你每次練習的時間會很長?”
華森說:“是的,隻有長時間練習才會有所進步”。
“不,不要這樣。”卡爾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休息餘暇,或在午飯以後,抽5分、10分鍾地去練習。把練習的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