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森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開會、看卷子、上課等事情就把他白天晚上的時間全部占滿了。
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字未寫,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這時,他才想起了鋼琴老師卡爾·華爾德曾經告訴他的話。
到了一個星期,他就把老師的話實踐起來隻要有5分鍾的空閑時間,他便坐下來寫上100字或短短幾行。
出乎他意料之外,在那個周末,他竟積有相當的稿子了。
後來他用同樣的方法積少成多,創作出了長篇小說。他的授課工作雖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資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他發現每個小小的間歇時間,他可以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利用短時間,其中有一個訣竅,快速。事前思想上要有所準備,到了工作時間來臨的時候即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
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利用極短的時間,就能積少成多地供給你所需要的長時間。
向時間要效益,合理利用時間就是與時間爭奪寶貴的生命。“忙裏偷閑”,會這樣做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學會從拖遝的惡習中解脫,學會“立刻”去實現手頭的工作。
留給自己更多的娛樂時間。有些人在工作壓力之下會對自己進行懲罰。比如刪掉電腦裏的遊戲,不再抽時間散步等等。他們不僅在生活中失去平衡,變得毫無樂趣,連工作效率也開始降低。
為此,你必須給自己安排好時間,比如散步半小時,玩十分鍾電腦遊戲等等。這種遊戲式的休息不僅會令你精力充沛,你的創造力也能從中得到培養。沒有負罪感的放鬆,為你在剩餘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
要有遠慮。設想一下最壞的情況:如果你未能按時完成任務怎麼樣?(“我會丟掉工作的。”)僅僅想到這一點還不夠,你還要想得更遠些:如果最糟的情況真的出現了,我該怎麼辦?(“我能鬆口氣了”還是“我將去進行係統的進修”。)
在這個世界上,誰能珍惜時間,誰能做時間的主人,誰就能化解壓力,使壓力轉化為不斷前進的動力。由此也會使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誰放棄了時間,也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好運,那麼,必將會使自己處於壓力的束縛之中,成為工作的機器和時間的奴隸。
利用點滴時間
時間如同海綿內的水,隻要你想擠總是有的。真正重視時間的人,會感覺到人生的寶貴,會重視生命與健康,自然會把壓力拋在一邊兒。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時間最能消耗費人們的精力。那些在工作中不善於利用點滴時間的人,常常是最明顯的感受到精力疲憊和承受壓力的人。要使這種工作壓力得到減輕,首要的選擇就是千萬不要浪費時間。
雷鋒有段名言:“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好的木板,上麵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百忙之中,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讓我們向雷鋒同誌學習,做一個有“釘子精神”的人。請記住:成功,屬於珍惜時間的人。
不管你有多忙,工作中還是常會有10到20分鍾的空當出現。這樣的時間一點一滴的利用起來,你就會發現你能夠找出時間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完。
王芳任職某一公司的秘書,她充分的利用她打電話時等待的一小會,讀她放在桌子上的一本書,書裏有她喜歡的一些小詩。長期下來,她讀完了她一直想讀的幾本小詩。
時間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能由人去找時間,不能讓時間來等人,時間不能“增產”,卻可以“節約”;它不因人們的主觀意誌而拉長,卻可以因浪費而縮短。時間猶如一位公正的匠人,對於珍惜它的人,它會在你生命的碑石上鏤刻下輝煌業績;而對於那些胸無大誌的懦夫懶漢,時間卻像一個可憎的魔鬼,難以打發。總之,誰對時間越吝嗇,時間對誰越慷慨,要時間不辜負你,首先你要不辜負時間;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魯迅說:“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生病的達爾文坐在藤椅上曬太陽,麵容憔悴,精神不振。一個年輕人路過達爾文的麵前。當他知道麵前這個衰弱的老人就是寫了著名的《物種起源》等作品的達爾文時,不禁驚異地問道:“達爾文先生,您身體這樣衰弱,常常生病,怎麼能做出那麼多事情呢?”達爾文回答說:“單個的5分鍾或者10分鍾也許微不足道,但是,在把它們加在一起之後,將變得巨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