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危機讓企業經營管理者感到了壓力,也感到了困惑。“太忙了!”這幾乎是每個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口頭禪。人們常用“日理萬機”一詞來形容他們的工作。很多企業經營管理者確是如此,工作一項接著一項,日程安排得滿滿的,工作壓力上的表現之一就是常常感到時間緊張不夠用。
時間的增值效應,正在引起一連串的鏈式反應,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麵。
在工業上,喪失一分一秒,就可能倒閉破產。正如美國汽車大王福特二世所說的那樣:“企業成功與高速度之間的關係,比起與任何其他幾個因素之間的關係來都要密切。”
至於商業,更是爭時如爭金。為了捕捉瞬息萬變的商業信息,日本貿易振興會不惜巨資,在全世界182個地方設立了調查點,按不同的商品和地區進行分類,出版專門性的商業情報雜誌,並開展“委托調查”的業務,根據企業的委托要求,利用海外情報網絡有針對性地組織商場調查,收集信息。
所謂信息,就一般定義而言,是指社會共享的人類的一切知識,以及從客觀現象中提煉出來的各種消息和情報。信息貫穿在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教育、文化、藝術和社會生活一切領域。尤其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正在進入信息時代。由於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目前,全世界發表的含有新知識的論文平均每天有近14000千篇,平均每天有800~900件專利問世。全世界每年出版55萬種圖書,平均每一分鍾就出版一種新書。近20年來,每年形成的文獻資料頁數,美國約1750億頁,前蘇聯約600億頁。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組的統計,科學知識的增長率,從60年代以來的9.5%,發展到70年代的10.6%,80年代則達到12650%。過去每隔10~15年人類知識就要翻一番,如今3~5年就要翻一番。化學雜誌參考文獻的實用期,約有50%不到8年就得更新,而物理雜誌參考文獻半數以上都是近5年內發表的。有人統計,人類全部科技知識總量的80%都是本世紀產生的。
信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現代社會進入“信息社會”的新形勢,要求我們每個人在時間運用上要運籌帷幄,精心安排、組織工作,珍惜時間,善用時間。隻有這樣,在激烈的競爭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承認曾會見過效率專家艾維·利。會見時,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利說可以在10分鍾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後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過了一會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鍾。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作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一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
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