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回:釋源流遙古至今,說帝統道藏開篇(2 / 3)

話說這閻浮世界之內,本無有上主,幸喜南方浮閻世界約距今六百兆四千三百萬億年前,有太上道君抱玉皇分化之身,於真天使者降生在光嚴妙樂國,曆一百六十萬億年才菩提空性修成如來佛果,又曆五百兆年才自然妙有得證玉帝神道,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將此轉為清樂世界,永在昊天光明處,便尊為大聖神、壽無量莊嚴天尊。若有不信,有《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為證:

往昔去世有國,名號光嚴妙樂。其國王者,名曰淨德。時王有後,名寶月光。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於王宮。歸仁太子,父王加慶。當爾之後,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國,於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過是劫已曆八百劫,身常舍其國為群生,故割愛學道於此後經八百劫,行藥治病,拯救眾生,令其安樂。此劫盡已,又曆八百劫,廣行方便,啟諸道藏,演說靈章,恢宣正化。敷揚神功,助國救人,自幽及顯。過此已後,再曆八百劫,亡身殞命,行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淨自然覺王如來。教諸菩薩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如是修行,又經億劫,始證玉帝。

自昊天上帝轉浮閻為清樂,欲將中方閻浮轉為同樂世界,於是在距今約有四千二百億年,邀請五方浮閻之主召開大會,因地點在真天,史記則稱莊嚴大會。會後昊天上帝則派四大玉帝先去執行,分別是太微玉帝、梵天玉帝、少微玉帝、紫極玉帝。

如此四大玉帝降臨中界,太微玉帝有名張蓋,居住中界玄穀山,乃登位日月天之主;梵天玉帝有名金明,居住中界迷盧山,乃登位集民天之主;唯獨少微玉帝與紫極玉帝仍舊無名,因仍居住中界玉京山,同登位碧落天之主,輕不托胎降世,貴在布政接引。若有不信,有《玉帝聖號同異考》為證:

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薇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極玉帝,漢光武上後天乾號也。

故道經言:玄穀山頂有帝君,上禮玉皇大天尊。玄穀山,即禪家須彌山,日月天主,管理此天之神。即今帝都京兆尹也。是以釋經言如來說法,帝釋張蓋,即此時狀元及第。金殿傳臚,禮部舉觴,京兆尹張蓋,以示朝廷旌賢之意。邪流遂以張蓋之帝釋為高上玉皇,是以張蓋京兆尹為皇帝也。

又過了很多次天地淪滅,一日,張蓋玉帝邀請金明玉帝齊至玄穀山,到八寶台禮拜玉皇大天尊,會時諸神群真聚集,妙樂自然振響,鸞嘯鳳唱飛鳴,寶花散落遍滿道路,仙眾悅慶踴躍歡欣。諸各皆在一塊巨碑之下,赫赫顯著“自然妙有玉皇道主”八個大字,旁有小字注言:吾神本在妙化,彌羅大聖至真,玄穹高上天尊。

眾人禮拜過後散去,單有二個孩童,一個是金明之子金衛,一個是張蓋之子張堅,隻聽金衛言:“中間這塊巨石是玉皇碑,不知其旁石碑寫的是什麼?”原來玉皇碑旁左右各有三大碑石,與玉皇碑相比要矮得太多,隻比仙眾高出三丈。

張堅回言:“怎不識得高上周禦天之主,六方五位陛下。”

金衛言:“我怎不知道這是五位陛下,隻不知旁麵你家的注言古字。”

張堅言:“那你先說說看是哪方五位陛下。”

金衛言:“如此你聽好,左右各旁第一位為皇天上帝與後土娘娘,那左右第二第三分別是北方妙相天尊,現世為紫薇大帝,東方救苦天尊,現世為青華大帝,南方普化天尊,現世為長生大帝,西方是太平天尊,現世還未曾顯出,故此隻有五位大帝。”

張堅言:“即是太平天尊,早就該顯現出,實實愧對這太平二字。”

金衛言:“這是從哪裏說起?”

張堅言:“太平、太平,天下當為太平,即有此天尊,怎麼中界仍舊不太平?”

金衛言:“此言差矣,世界之廣大,惡欲之無邊,東方浮閻有佛天古主佛轉為淨樂世界,須時曆七百兆年,下方浮閻有道天女媧母轉為親樂世界,須時曆八百兆年,就連我真天之主遣派昊天上帝,將南方浮閻轉為清樂世界,也用了五百兆年,可見天尊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