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又指示高通判:“宿州今年應交錢糧四萬多,趕快征收。”
高通判說:“繳納皇糧國稅,天經地義,事關國家財政,這事確實不可隨便減免。隻是,今年因年成不好,宿州歉收。近來又遭兵荒馬亂,野無青草。現在即使逐漸將百姓招回,但百姓連住處都沒有,賑濟救災還不及,怎麼忍心去向他們征派錢糧?我的建議是,請求朝廷減免或緩征,讓百姓喘一口氣。”
巡撫開始還猶豫不決。高通判盡力向巡撫說清楚利害關係。巡撫才明白高通判的良苦用心。
當天,就草擬奏章,奏請朝廷免除宿州租稅。後來,朝廷果然同意了豁免宿州租稅的請求。
(5)宿州賑災實心實政
當宿州發生騷亂時,總督、巡撫、提督眾大人都來了,新任布政使阿先生帶領江右溫中丞也由京師趕到。
送往迎來,差役之煩,這時最為突出。
巡撫因宿州是交通樞紐之地,且又遭兵荒馬亂,在各軍凱旋時,便命令艾都尉挑選精兵百人留守。
高通判也招募壯丁二百人,分區巡邏,以聯聲勢。
當時官府、民房燒毀將盡,隻有書院完好無損。他便住在書院裏,朝夕籌辦善後事宜。經多方努力,四方百姓才慢慢回來,但隻有七百餘戶。
高通判為他們調運糧食,以解決吃飯問題;發給他們蘆席做窩棚,解決他們住宿的地方,借給他們建房材料。貧窮之家,以工代賑。
他每天帶領地方官吏,清查戶口,分極貧、次貧,拯恤救濟。善後工作辦完,總共用去白銀五千餘兩。命屬員如實造冊上報。
造冊的吏員問:“按實際數額上報嗎?”
有一位幕僚宗先生說:“像這麼大的賑恤工程,即使報它四五萬兩,也不算多。”
高通判聽了這位幕僚宗先生的話後,嚴肅地說:“這是什麼時候?社會滿目瘡痍,農村哀鴻遍野,就是實心實政,按實情上報,猶恐不濟,怎忍心將支出之數,反十倍於賑濟百姓之數上報?這樣做,下對不起黎民百姓,上怎麼對得起國家朝廷呢?”
於是,決定按實際賑災支出上報。
後來,高通判處理完宿州賑濟善後事宜,離任回到省城,阿布政使對他說:“宿州之事,我以為支出經費必然龐大,結果五千多兩銀子就解決了,這是什麼緣故呢?”
高通判便將他的做法,向阿布政使一一作了彙報。
阿布政使聽後喜形於色地說:“如此做官,會步步高升,要繼續努力啊。”
高通判還在宿縣代理州官時,由於兵災,科舉考試的檔案,大半無存。前刺史校定的文武童生甲、乙卷冊的底稿,已被兵毀。他就規定時間,組織重新考試。
考試結果出來以後,仍是從前的第一名為榜首。
由於他秉公辦事,其餘考生都心悅誠服。
(6)臨事鎮靜身先士卒
嘉慶八年(1803年)正月初三日,太陽快要落山了,忽然有人大喊:“東門教匪來了!”
老百姓們被嚇得扶老攜幼,紛紛逃避。
高通判登上城牆觀察,火光明滅之中,嚎哭之聲不絕。
他立即派兵登上宿州城中的高地展開防禦,並且對城內的民眾說:“這一定是謠言,你們不要驚慌。驚慌亂跑,會自討苦吃,況且我已經有了防備,你們各自回家,出事有我負責。”
老百姓們聽了,都逐漸散去,各自回家休息。
淩晨四更,他也回書院安寢。
後來,巡邏逮到一人,此人酩酊大醉。
一經審問,才知道昨夜大喊“教匪來了”的人,就是這個醉漢。於是,立目將這位酒徒繩之以法,大家都佩服高通判臨事鎮靜。
宿州城牆因年久失修,斷裂三十七處,每處各派五個士兵防守。
高通判和艾都尉連夜親自巡察,每天晚上都要巡到四更才結束。
因想到前刺使於睡夢中被賊殺害的事,血的教訓曆曆在目,他便與艾都尉約定輪班巡邏,半夜三更時交班。
如果他先巡察,艾都尉就在下一班;艾都尉先巡察,他就輪到下班。
這樣輪換巡防,既可省力,責任也很明確。
艾都尉問高通判:“初三晚上,人們都人心惶惶,你怎麼能夠熟睡呀?”
他回答說:“這不過是對事情分析判斷正確罷了。”
高通判還給艾都尉講了漢代周亞夫平定吳王叛亂的故事。
艾都尉對高通判說:“和你共事,我受益不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