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代廉吏高廷瑤(6)(1 / 2)

高知州剛上任時,那些怨他甚至罵他的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都讚揚他了。

《詩經》上不是說:“不要欺負鰥夫寡婦,不要畏懼豪強勢力”嗎?誰說肥沃的土質長不出好木材,刁頑的平民難以治理呢?

(26)自己有功而不請賞

懷寧縣地處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遊北岸,大別山南麓前沿。東靠安慶市,西鄰天柱山,南連望江,北接桐城。

懷寧山川秀美,地理位置顯赫,境內有由北向南的崇山峻嶺,兩側為平崗及水網交錯的複雜地形,能攻能守,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曆史上,曆史上,懷寧縣城屢經變遷,自東晉建縣以來,縣城搬遷足有十餘次之多,成為安徽乃至中國曆史上奇特的“遷城現象”。

懷寧縣有個士紳名叫謝崇文,家境很富裕。四月十五日,他家被盜,五月初,家裏又被盜。高知州在六安查看縣裏呈上來的報告得知這件事,就對幕客張先生說:“謝紳士家不到一個月,卻兩次被盜,真是駭人聽聞。被人們認為治安狀況很好的地方,盜賊都如此猖獗,難保沒有盜賊竄人我們六安州境內。”

幕客說:“對啊,很值得注意!”於是,高知州便告訴捕役,要嚴加訪緝。一天,捕役密報:果然有一群盜匪潛藏在某村,那兒離州城隻有四十裏。高知州立即挑選精幹的捕役親自去抓捕。

捕役們趕到那裏,捕獲了盜匪十人,並且逮住了盜首,一起押送懷寧定案。幕客對高知州說:“捕得臨縣的盜匪多人,按規定應該升遷,你為什麼不向上麵請求嘉獎呢?”

高知州回答說:“升遷,是朝廷的恩惠。如果以捕盜受寵,難道不是褻瀆朝廷,在眾官麵前出醜嗎?”

審訊這夥盜賊時,其中一個盜賊說,他們從犯中,有一人曾經在晁家當佃戶。晁家,是六安州的大戶,高知州置之不理。

高廷瑤任六安知州時,凡是訴訟中涉及田土、山主、塘主、地主、屋主的,都不傳訊。他說,這也是息事寧人的一個辦法。若果傳訊,株連的人就多了。

又有一事,那是河南商城縣,有一人奸夫雇人殺害本夫。然後,又殺受雇者滅口。商城縣沒有抓到這個犯罪嫌疑人,也不知被害者因何致死。奸夫逃到六安後被捕役抓住,高知州審問清楚案情後,就派一個老成的仆人協助官差,將此奸夫押送去商城。這事也沒有上報。

幕客張先生說:“懷寧的盜賊,是臨縣的盜案,你派人將其抓獲,並審理案,不上,你是有不自,不是道高的人所能做到的。商城,是臨省,你忘己之功,並且為他人掩飾過失,你是不是過於厚道了?”

後來,高知州在回憶起這件事時,頗有感慨地說:“今天想起來,商城的事情,應該上報朝廷才是。”

(27)士民設宴餞行虛心征求民眾意見

嘉慶十年(1805年)十月十八日,高廷瑤代理六安州知州事結束後,暫時借居於聶家花園。士民鄉紳們設宴為他餞行,城鄉上下參與宴會的有一百餘人。在席間,他舉起酒杯感謝大家說:“我高某不才,勉強在此為官十多個月。審訊案子已經結案的,總計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宗。雖然都是依法依律,斟情酌理判決,但憑我一人一時之見辦理,難保其中沒有錯誤。大家何不借此機會,舉出失誤,明白地告訴我。”

眾人說:“沒有錯誤的。”高廷瑤卻嚴肅而誠懇地說:“古人有言,‘聖者千慮,不無一失。’現在審判案件一千三百六十多宗,難道就沒有一點失誤?”

一位老貢生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地說:“我家離州衙不遠,州衙左右有兩家茶館,這裏是人們經常聚會的地方。每次州衙裏審理完案子,旁觀的人們出來喝茶,心直快的人都讚揚老爺英明就是心懷人,沒有言,時有人在,的錯誤行為。由此看來,官府沒有判錯。”

接著,這位貢生又說:“老爺這樣詢問,是體現了老爺的虛心,老爺辦事大公無私,即使偶爾有一點過失,人們也能夠諒解。”

當時有兩位校官在座,也站起來說:“我們是讀書人,過去都認為讀書沒有用處,看見老爺在六安做官行事以後,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讀書確實有用了。”

高廷瑤說:“二位說得很正確,可是,我怎麼敢當啊!現在我舉兩個自己發現有過失的案子,和大家說說。

一件是,閻家告徐家侵占他家墓地的案子,我開始以契約為事實依據,準許徐家在其地葬墳。後來,發現契約是偽造的,便更改原來的判決,責令徐家遷出墳墓。

第二件是,一位姓湯的人,狀告某人逼近他家祖墳開挖山塘。我命吏役到現場察看,吏役回來後說,山塘是舊有的。經過傳訊相關人員,當時,寨鄰民眾和裏胥的供,都與吏役所報告的相同。就沒有受理湯家的訴訟。後來,湯家請我實地察看,經過實地察看,發現山塘確實是新開挖的,才從重懲罰閻家,並更改原來的判決,責令閻家將新開挖的山塘填起來。像這樣兩件案子,不是過錯又是什麼老貢生說:“這兩件事,我們都知道了。先是徐家的父親想得到閻家的墳地,就偽造契約,並通過官府加蓋了印章,這樣一來,就以假成真了。事情發生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大人隻憑地契斷案的確不知道它是真是假。後來,閻家查閱檔案,知道他父親曾經在乾隆四十年有與徐家父親因土地爭執而訴訟一事,徐家的陰謀才被戳穿。那麼,大人改判,也是公道的啊像湯家所指,也並不是他家的祖墳,隻不過是年代久遠的無主墳墓罷了。人們常說君子可欺,是因為君子端方正直,沒有私心雜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