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代廉吏高廷瑤(11)(2 / 2)

(43)這位老爺真不要錢

高廷瑤初到廣州任知府,當時,正在清查香山、番禺、東莞的沙田,上級命他主持這件事。當地有一位大富豪前來拜訪說:“聽說大人負債很多,假如辦事能通融通融,還有什麼經濟拮據的呢?”高廷瑤嚴肅地對這位大富豪說:“你想來行賄嗎?”便將他轟出了衙門。

第二天,高廷瑤去拜見總督蔣勵堂先生,蔣勵堂先生對他說:“昨天來拜訪你的人,聽說被你逐出了衙門。那人身帶銀票三萬元,你知道嗎高廷瑤說:“他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我逐出去了,當然不知道他有無銀票了。”接著,高廷瑤又去拜見巡撫董觀橋先生,見麵後,巡撫董觀橋先生他說:“你初來這裏,人們還不知道你的德行。所以,有人來求你。從這件事以後,大家都知道你的廉潔了。”

廣東地方有句民謠是這樣說的:“沒有不愛錢的老爺。”等高廷瑤知府查辦完沙田的七十多起案子以後,一塵不染,人們便將那句民謠改為:“這位老爺真不要錢。”

麵對當地百姓的讚揚,高廷瑤卻說““這預料之外的讚揚,聽起來令人慚愧。由此可見,你的房子漏雨,人們沒有不目睹手指的。”又有一件事,廣東每年要征收花息(租稅數十萬,恰好布政使令他去主持收繳事宜。他卻推辭說““這事是管糧官的職責,我如果去經管,就不能不背上揩油的罵名了。”

布政使含笑答應了他的推辭。這件事發生在嘉慶十九年(1814年)。

(44)堅持從實際出發維護社會穩定

百鞫溪先生任兩廣總督時,給當鋪立下這樣的約法:從每年十月初一日起,到臘月三十日截止,凡是贖當的人,都可減低利息。贖息三分的,則減免一分;二分的,減免五厘;一分五的,也減免五厘。於是,贖當者每年繳納利息的時間最遲不超過十月份。因為,這時是減息的最後時限。這種辦法已經施行有些年頭了。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十月三十日,某布政使忽然指示更改這一政令,不許減息。利率又恢複到原來的標準。但知府、縣令都沒有得到上級的通知。十月初一,高廷瑤去孔廟祭祀。忽然家裏人報告說:“街上聚集了一些無賴,準備搶劫當鋪,事情十分危急!”他趕忙走出衙門去觀看,人群已經擠滿了大街小巷,人聲鼎沸。一問,才知道是由於禁止減息所引起的。他立即跑到城內的兩個縣衙,令人馬上趕到各個當鋪,讓他們仍然按照原來的標準減息。

高知府回到府衙後,立即派人上街張貼告示:仍然按照原來的規定減息。又命各有關部門派人飛馬趕赴各地宣布,仍然按照以前的規定減息。當時,群情激憤,從早晨到午後,才逐漸安定下來。

省城內外,共有當鋪一百八十餘家,半日之內,已被搗毀十分之四了“若不隨機應變,便宜行事,一定要請示上級批準後再作決定,上級勢必會不以為然,處處拖延,這樣就難保不會激成禍患。

第二天,高知府召集各當鋪管事開會,對當鋪的老板們說:“布政使命令不減息,是關心商人的利益,但民情不安,商業停頓,對你們有什麼好處?你們可以寫一分呈文,說今年收成不好,南鄉遭受水災,北鄉遭受天旱,百姓生活困苦,連吃飯都成問題,請求上級給予減息,明年豐收後,再加息納贖。你們寫好後,我為你們轉呈上去,將布政使的新規定撤回。”這樣一來,各地民心才安定下來。

布政使曾經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規定:不準使用外國人的錢百。令人家知,準然以使用外國人的錢幣,這才恢複了市場買賣。

市場恢複正常以後,高廷瑤對縣令們說:“這真是眾怒難犯啊!”

(45)為了減輕百姓負擔堅持拒絕征收籌備金

肇慶市位於中國廣東省,屬珠江三角洲,西靠桂東南,珠江主幹流西江穿境而過,北回歸線橫貫其中。背枕北嶺,麵臨西江,上控蒼梧,下製南海,為粵西咽喉之地。

高廷瑤因受到總督蔣勵堂先生的賞識,蔣勵堂先生奏明朝廷,讓他留在廣東,主管潮州政務。不久,奉皇上的命令,調高廷瑤任肇慶知府。因為從潮州到肇慶,要經過省城,他順便去拜訪布政使。

見麵以後,布政使對他說:“廣東各縣,稅收多的,每年都有盈餘。我已經請示過總督巡撫,在廣州、潮州、肇慶、瓊崖四郡各縣,令他們每月預交白銀百兩。這樣,每年可收白銀六萬兩,名叫籌備。所謂籌備,是預防某州某縣出現虧損,就用這筆錢來補助。你到任後,於各縣酌量收繳,急收無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