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如何做人處事時,他說:“朋友們歡聚,多說不如少說,說要事不如說閑話。涉及別人忌諱的,不能亂講。涉及公務的,不能隨議論。這其中的關係,特別微妙,一定要謹慎小心。把聰明藏在渾厚當中,渾厚是福澤啊!”“盛名不可自居,名氣大了,就會招人妒忌。有一件事辦得好,如果是上級交辦的,自己就說:這件事是按某某領導的指示辦的。如果是與他人共同辦理的,就說:這是某人的功勞。如果是自己一人辦理的,就說:‘這是職分所在,是應該做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已!’時時謙虛謹慎,就不會招來忌恨。才華不可顯露,賣弄才華,也是要招人忌恨的。如有公務,就應該迅速辦理,細心斟酌,不讓事情出差錯。事情辦得又快又好,才華自然就顯露出來了。”
他還說:“人,不可沽名釣譽。到任時,勉強做一二件好事,以求官聲,後來卻不能繼續做下去,這都有是在偽裝之嫌。這樣的人,興得快,也敗得快,聲名又怎麼能長久?地方的一切利弊,該興該除,應從實際出發,實心實意去辦。真心實意辦了好事,聲名自然也就來了。百姓雖然老實,但最精明。你的所作所為是為名,百姓心裏知道;你的所作所為是為百姓,百姓心裏也無不知道。我辦理公務,猛而不寬,讓百姓都畏懼法律的威嚴。綱舉目張,勢在必行。我不追求為政的新花樣,也不追求為政的名聲”長久與老百姓和諧相處,好像終日無所事事,但沒有辦不成的事“在各州府十餘處曆經任職,百姓一直思念我,這難道是為了名嗎?百姓難道不知道我的政績嗎?”
在談到怎麼做事時,他說:“大凡辦事,一定要綜合整體情況分析考慮,從始到終,詳細斟酌而後行如果隻顧眼前敷衍得過去,日後一定會出紕漏,或者幾年幾十年以後出現後患,這就貽害無窮”累及孫子後代受到牽連,這是不可行的(累及後任官員及其百姓遭殃,更是不可行的。”“辦事要勤於思考,思考得周到細致,那麼,事情真相就不會遺漏。事情辦不好,多半是因為事先沒有周密思考、認真分析的緣故。古人說:一分精神,一分福澤。這話說得真對啊!辦事一定要認真細致,從來沒有粗心大意的人能得事理、辦好事情的。”
筆者所發現和收藏的《宦遊紀略》有兩個版本:一是同治癸酉年1873年)的“成都本),係高廷瑤之子高以莊,字秀東,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四川成都刊印;一是光緒癸未年(1883年)“資州本”,係高廷瑤的孫子高培穀於光緒九年(1883年)在資州(今四川資中、資陽兩縣境)官舍重刊。“資州本”中除了有唐樹義、鮑源深、莫友芝、劉藻為《宦遊紀略》所作的傳、序外,還有貴州名宦石讚清為《宦遊紀略》所作的“題”,並有高廷瑤先生的畫像。
在“成都本”中,清代名宦、學者唐樹義、鮑源深、莫友芝、王柏心、劉藻分別為之作序,學生李錦雲跋。清代貴州著名學者“西南巨儒”莫友芝在其所作的序中稱《宦遊紀略》“足為學治師法)。高廷瑤的後裔高銘琦先生所珍藏的《宦遊紀略》(複印本),則是從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宦遊紀略》複印而來的。
讀了高廷瑤先生的《宦遊紀略》,我不禁由衷地讚歎:高廷瑤先生真不愧為“嘉道循吏冠”、百姓的父母官!
三、高家花園
高家花園,又叫解元府,位於貴陽文筆街,它是解放前貴陽最大的家庭建築群,坐北朝南。文筆街一號到六號,占地麵積十餘萬平方尺的建築群,都是高家所擁有“前門文筆街,後門忠烈街,右鄰鄔家巷,左自文明路至忠烈街,全屬高家花園的範圍”家人大都聚居六號。一到四號,有大小廳房六十餘間,供高家姑太及親友借住。20世紀三十年代,這裏曾經是中共貴州省地下工委的秘密聯絡點。
高旭是高氏家族中唯一的女中共地下黨員,又是高家的才女,著有《貴陽高家花園曆史》一書。她在《貴陽高家花園曆史》一書中,對昔日“高家花園”的規模、布局、結構及功能作了如下詳細的描述。
當年的高家花園,從大門直到“觀音堂”,一共四進四院。若遇婚喪嫁娶,由堂屋前三院,打開中間,成一直線,一院高過一院,由門口向上內望,氣派非凡,壯觀宏偉。平時大門關閉,隻留側門出入。右邊門房,住一傭人,專司傳達;左邊大房,專堆“巡道”鳴鑼,官員用的執事牌,如“肅靜”、“回避”、“官銜”等。
馬房在執事房旁,養有騾馬四匹,供下鄉掃墓等用。第一進院中,左右有五尺許的大石缸,兩棵紫荊花樹,依缸種植於兩個大花壇中,花朵成球狀,粉紫色,長期茂盛開放,是高氏不分家的象征。
全院青石板地,可容小轎六乘,平日小轎分架於兩旁之屋簷下。兩樹之間有五級石坎,可上達第二進。石坎上之門楣有橫書,“紫氣東來),兩旁對聯為“循良遠朔東西粵;譜係相連大小蘇),紅底黑字,分外鮮明。有警覺性和強烈的生氣!(東西粵,指高廷瑤曾經為官於廣西、廣東;大小蘇,指高家兄弟都清廉友愛,如蘇東坡、蘇子由)。
第二進院中之棗樹,棗樹枝大葉茂,遍及整個小院,陽光隻能由葉縫中射人地麵。樹在小花廳前右,與第一進隔牆之紫荊花緊密攀附。廳對麵設茶房,有門可通至左四進院之大花廳,小廳專接待普通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