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要謹言慎行(4)(3 / 3)

要了解高銘琦老人,就必須知道貴陽市首任市委書記、市長秦天真與“高家花園”的淵源。貴陽省府路盡頭文筆街的高家花園又稱“怡園”、“怡怡樓”。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後期,中共貴州地下黨將此作為秘密聯絡點,地下黨領導人林青、秦天真、繆正元等多次在“怡園”隱蔽。1935年,中共貴州省地下工作委員會在此成立。此後,高家花園為共貴州委要的動點點。的後人高言誌、高言善、高銘琦等,有的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革命活動,有的正式加人了中共地下黨。省地下工委書記林青犧牲後,高言誌按照上級黨組織的部署安排,在白色恐怖下完成了安葬林青遺體的任務“1949年,中國共產黨成功奪取政權。高家花園作為貴州省工委舊址,被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又將高家花園改建為“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紀念館)。

199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紀念日。這天,中共貴陽市委在高家花園舊址舉行紀念大會。除貴陽市現任領導外,原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秦天真也應邀出席大會並致詞,秦天真在致詞中有這樣一段話:“高家對貴州地下黨的巨大貢獻,不容否認和忽視。在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下,三十年代,得到高可亭高昌適)鄉紳的默許和支持,高家還有七位有識之士投身革命,歲高昌謀、高旭、高言誌、高言詩、高言書、高言善、高銘琦等……”

“高家對貴州地下黨的巨大貢獻,不容否認和忽視。”

這是秦天真對高氏家族最中肯的評價,也是對高可亭、高昌、高人的和。:人,報。慚愧的是現實並非如此,長期以來我輩許多人對歌星的名字、年齡、個人愛好、風流軼事等趨之若鶩,如數家珍,對高廷瑤這樣一位文化先賢卻知之甚少或冷眼相待。雖然我們或多或少聽到過“唐家的頂子,高家的穀子,華家的銀子”之類貴陽老話,但有心對其探究者微乎其微。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不幸,也是一座省城的悲哀!

欣慰的是近年來,通過學者劉學洙、王堯禮和高言經、高言常網名“丁年”等高家後人撰寫的《高家花園春秋》、《高家花園》、《折獄能手高廷瑤》等文章,世人逐漸對高廷瑤有所了解,並對“高家穀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人文學者,正把他們關注的目光,轉向貴陽文筆街那座身世不凡而又曆經滄桑的“高家花園)。

一個魅力恒久、令人懷念的長者,他(或她)可能首先是一個有故事、有閱曆、有教養的人。刻骨銘心的人生磨難甚至屈辱,使他們往往具備了寬廣豁達的心胸,無論什麼境況都能從容應對,並最大限度地包容一切。他們的魅力,其實就是善良、公平和寬恕的力量。坦誠、體貼、與人為善,思維方式不拘一格,幾乎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同理,但凡名重一方的大家族,必然是一個有文化張力的家族,一個精英薈萃、人才輩出的家族,一個注重傳統美德和家規族訓的家族。它所具備的人文積澱、道德素養和與人為善的家教內涵,足以接納、吸收並滋養任何外來的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從而以忠厚待人、詩禮傳家的門風庇蔭後嗣、澤被千秋。貴陽高氏,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魅力無窮而值得敬重景仰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