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仙作”鑒賞(3)(1 / 3)

“仙作”雕刻文化久負盛名,尤以“精微透雕”著稱於世。它是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刻技法,也稱“鏤空雕”,即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通俗說就是將圖案以外的部分鑿空,讓前後透光,若隻就正麵觀賞,已接近圓體雕法。透雕技法多運用於扶手、靠背、床靠等家具構件上,雕刻藝人借助紅木的紋理,施刀的功力、線與麵的處理以及各種造型手段的變化,都要服從主題內容的需要,做到意、形、刀有機地融為一體,使作品疏朗、剔透,主題集中,或人物亭閣,或鳥獸蟲魚,無不生動有趣。

透雕有單麵透雕和雙麵透雕之分。單麵透雕隻刻正麵,雙麵透雕則將正、背兩麵的物像都刻出來。唐初,寺廟的建築裝飾、佛像等已有透雕雛形;宋末元初,透雕的人物、花卉等題材的圍屏、欄杆等,已經相當精妙生動;明末清初,透雕技法多用在本地盛產的龍眼木上,雕成各種武將、仕女等,輔以老漆塗飾,使作品更顯色澤深沉。可見,透雕深受建築木雕的影響,因為它雕刻時將底子鏤空了,能產生一種穿越木質感覺的視覺,具有浮雕的靈秀之氣。純粹意義上的透雕完全用鏤弓鏤出,在造型的疏密虛實、方圓頓挫、粗細長短的交織、變奏中,表現精巧入微、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使作品產生音樂般的韻律和感染力。

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獨板上常鏤出各類形狀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現變化,又不失簡潔的主觀追求。而其清式家具中,如屏風和博古架之類,起到室內隔斷作用,透雕彰顯了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從這一點上講,透雕作為仙作原創的雕刻技藝,雖其工藝複雜,製作難度較大,尤其鏤空處上下層的線條錯落複雜,在拋光時最為費時費力,卻能使形象的景象輪廓更加鮮明,使作品體現出玲瓏剔透、奇巧的工藝效果。

坊間認為,用透雕裝飾的家具,能表現出古拙、玲瓏、清靜、雅潔的藝術效果。所以使用透雕作為家具上的裝飾,是非常普遍的事。有時候,式樣普通的家具,適當地使用一些透雕手法,常常可以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慧外秀中花梨木

站在書峰蘭石山腳下,眺望山上成片種植的花梨木,感受白雲深處的生機和靈氣。這裏不僅成為一道美麗的自然景觀,也將為村民及其後代奉上一份巨大經濟效益的珍貴禮物。

花梨木,別名“降香黃檀”,是碟形花科黃檀屬樹種,曾是明清宮廷“禦用貢木”之一,如今在我國境內已幾近絕跡。“極易成活,極難成材”是花梨木的特性,為了延續花梨木家具的“香火”,仙遊縣政府發動群眾種植上萬畝降香黃檀,林業部門把種植降香黃檀的好處總結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快板--“戶栽百株黃檀,留下百萬家產”、“人在床上躺,錢在樹上長”,竭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珍貴樹種基地,延續紅木家具的血脈。

花梨木因其深沉華美的色澤,行雲流水般的紋理,細密堅硬的材質,光滑細膩的手感,百年不腐的耐用,自唐朝起就被視為上乘佳品進貢朝廷,後又征服了明清兩代皇帝,備受推崇。用花梨木製作出來的家具簡潔明快,鬼臉豐富,富麗堂皇,且質感柔滑,香味濃鬱,典雅尊貴,還能長久地散發出清幽的木香之氣,有提神避邪之說法。這不僅是一件高雅的器物,還是一個有著動人傳奇的精靈,透出雋永淡雅、清秀空靈的美感。

花梨木最早是被用作藥材的,可治療風濕、腰痛、高血壓等,其散發出的香氣,還可清神醒腦、安神靜心、舒心暢氣。花梨木有七大特征,簡單地說叫“六看一聞”:看帶狀條紋,看交錯紋理,看扁光,看鬼臉,看牛毛紋,看熒光,聞檀香味。花梨木向來被譽為我國最貴的樹,也一直被視為吉祥、神靈之物,因此也被稱為“東方神木”。其做成的紅木家具,是木材家具中的精品,收藏家們眼中的奇葩,也正成為目前古典家具中的時尚一族。它不僅有著極大的醫藥價值、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還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和收藏價值。現在不僅被許多文人雅士視為文化藝術珍寶收藏,也被名人商家作為祈財求安、辟邪化煞、鎮廳壓店之寶。

誠然,花梨木是製作紅木家具的頂級木料,但花梨樹生長極其緩慢,五百年才能成材。花梨樹最珍貴的地方就在於裏麵的格,但一棵花梨樹要十來年才可以長格。一棵碗口粗的樹可用材僅擀麵杖大小,真正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生長期。所以,麵對花梨木,“仙作”大師們頂禮膜拜,精雕細琢成家具,雕刻出木頭的靈性,雕刻出生命的張力,不但讓人驚歎它精美絕倫的外觀,而且驚歎它出乎意料的價值。許多專家認為,花梨木家具就是現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