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仙作”鑒賞(3)(2 / 3)

靜穆沉古紫檀木

色調深沉,自然美觀,它的靜穆沉古,也是其他木材所不能比擬的。觀賞著明清流傳下來的紫檀家具,我不禁想起古詩詞中所吟誦的紫檀。唐代張籍《宮詞》:“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盡理昨來新上曲,內官簾外送櫻桃。”宋代歐陽修《木蘭花》中描寫更加細膩:“春蔥指甲輕攏撚,五彩條垂雙袖卷。雪香濃透紫檀槽,胡語急隨紅玉腕。”紫檀香味與女子體香相互氤氳,更有韻味。

辛棄疾的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卻不知有多少人能記得,詞中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這裏描繪的雕車的用材就是現在為人們所熟知的紫檀木。

在我國,認識和使用紫檀木始於東漢末期,晉代《古今注》記載:“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檀,善木也,故字從亶。雲南人呼紫檀為勝沉香,即赤檀也。”紫檀木是名貴的藥材,常戴它可以消暑辟邪,其粉末還有止血療傷、治療風濕之功效。紫檀的紫色,被視為家具中最尊貴的顏色,紫檀家具也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在明清兩朝,紫檀備受皇家推崇,一時間貴胄家具皆鍾情於紫檀,造成明代紫檀采伐殆盡,清時尚未複生,用盡曆代囤積的紫檀。坊間有一寸紫檀一寸金之說,更有木中黃金之美譽。

紫檀別名“青龍木”,屬蝶形花科,亞熱帶常綠喬木,高五六丈,葉為複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堅硬,色赤,密度大,分量很重,入水即沉。明代《博物要覽》把紫檀劃歸檀香類,認為紫檀是檀香的一種。《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紫檀屬豆科中的一種。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產於我國,一為紫檀,一為薔薇木。”紫檀,俗稱小葉檀;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常言“十檀九空”,色澤紫黑,看不出紋理。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脈管紋及棕眼。用紫檀木做出來的家具幾乎看不見紋理,聞起來略有芳香,雖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其品質優越酸枝木年之後,隻要稍稍加以打磨擦漆,依舊若新,可見酸枝木質之優良,早為世人矚目。眼下,仙作人對於酸枝木的精華懷著深深的依戀,並且把這依戀之情轉變為對傳統的傳承演變,賦予它具有時代色彩的新感覺、新形象,讓酸枝家具成為現代人首選的家具。

當你漫步紅木樓,觸目可見的是用酸枝木製作的明或清式家具,這是龍禧藝苑主打的古典工藝家具產品。隨著酸枝木持續升值,未來酸枝家具會越做越精,人們會更加追求精致的酸枝家具,情形會和早幾年價格大幅飆升的黃花梨、紫檀家具一樣。近年來,酸枝木價格與日俱漲,行情一路看好,當然除了這種木材可以保值增值外,關鍵還是因為目前東南亞等國酸枝木資源已日漸減少。

酸枝木主要產於東南亞各國,結構致密,質地溫潤,紋理細膩,心材橙色、淺紅褐色至黑褐色,堅硬耐磨,可沉於水,因為剖開後有一種略酸的香氣而得名。酸枝木有黑酸枝、紅酸枝之分,還有白枝和花枝之別,其中黑酸枝最為名貴且難得,真正的黑酸枝很少見。色澤深的老酸枝家具經過氧化、包漿後極像紫檀,色澤較淺的新酸枝看起來更像黃花梨,在感官的區別上隻是“像紫檀而無金絲,像黃花梨而無鬼臉”,它價格適中且品質優越,並兼有其他木材之長,實屬難得。

記得2005年初夏,我在北京第一次細致地親近酸枝木家具,就覺得酸枝木不失為傳統家具上等美材,而且它比花梨、紫檀更接近於百姓生活,頗受京城文人雅士的青睞。如今,酸枝木家具開始走進工薪階層的生活,它在黃花梨、紫檀之外給更多的人圓了擁有高端古典家具的夢想。一位工匠說,與數百萬元的黃花梨、紫檀家具相比較,酸枝木家具的價格相對便宜,且同樣是名貴木材,應是大眾收藏的首選。

酸枝木是清代紅木家具主要的原料,酸枝製作的家具,即使幾百吉祥璀璨雞翅木盡管雞翅木的品種繁多,卻延續了明清兩代,直到民國,仍受文人雅士和商賈達官喜歡,位列“四大貢木”,追逐者眾。雞翅木家具風格迥異,適應著社會各個階層的需求,必將在古典工藝家具上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