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這次鄉鎮黨委換屆圓滿成功,仙遊縣委更加注重德的考核評價,製定下發了《關於做好鄉鎮換屆工作中幹部“德”的考察工作的通知》,把“德”的考察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首要依據。他們做到了化“虛”為“實”,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指標體係,加大德的評價分量,盡可能將抽象的考核指標,轉化為具體項目和量化標準。他們化“窄”為“寬”,創新考核評價方式,改進“官評官”,強化“民評官”,擴大群眾在幹部考核評價中的話語權。他們化“軟”為“硬”,強化結果運用,實行幹部德的考核評價結果與評先評優、表彰獎勵、選拔任用、調整交流掛上鉤。
道德是我們服務人民的政治倫理和精神保證。立德是領導幹部政治操守之本,修德是領導幹部為官從政之要,行德是領導幹部建功立業之方,守德是領導幹部廉潔從政之源。仙遊縣在今年鄉鎮換屆考核中落實對幹部“德”的考察,引導領導幹部形成講道德、重修養、尚清廉的良好風尚,必將推進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
交通先行一通百通
一個地方的發展,首先離不開交通。俗話說:“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以來皆係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義,經濟之命脈,社會之基石。誠哉斯言,交通,確實維係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見證著曆史的滄桑巨變,承載著社會的發展重托,寄托著人民的美好期盼。
憶往昔,車行仙遊路漫漫,進城一座橋,出城一條路。解放初期的仙遊,僅有17公裏國道,110公裏的縣道,仙遊人很是感慨地說:“晴通雨阻。”改革開放之後,仙遊周邊地區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交通建設,大道通衢連四海的景象呈現在眼前,而此時的仙遊僅靠20世紀90年代前後修通的兩條路:“三郊線”和“瀨榜線”與外界相連。所以外界對仙遊的一個印象是“山區縣、農業縣、經濟欠發達縣”。應該說,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滯後,高等級路網主要集中在楓亭這個點上,對接高速公路、鐵路、沿海、港口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快捷交通網絡尚未形成,確實製約著仙遊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對接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
看今朝,仙遊主動對接全省“三縱八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縣域路網沿海化、網絡化。這是仙遊縣不被邊緣化的出路,也是實現與莆田同城化、周邊區域一體化的基礎條件。而隨著全縣325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貫穿仙遊的福泉、莆永、沈海複線、湄渝高速公路和仙港大道、濱海大道、繞城高速、木蘭大道仙遊段以及福廈、仙龍高速鐵路等高等級交通通道的建設,把占全縣麵積達65%以上的山區、涵蓋7個鄉鎮麵積600多平方公裏的中心城區與沿海仙遊經濟開發區連在一起,而且全麵打通仙遊與沿海各主要經濟區、主要港口的便捷聯係通道,將徹底改變仙遊交通落後的狀況,為仙遊的進一步開放、發展創造條件。
交通先行,一通百通。交通的確是地方發展的命脈。要形成高密度的經濟聯係,必須先建立高密度的交通聯係。大交通,必能推進大發展。仙遊充分發揮日益凸顯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就能建設臨港產業發展帶和海西區域性物流節點,發展“道口經濟”,構建“大九鯉湖”旅遊體係,為建成中國最大的紅木家具生產基地和交易市場撐起一片天。大交通,必能推進大開放。貫穿仙遊的國道、省道、縣道,路路相連,鐵路、高速路、疏港通道,無縫對接,就能深度挖掘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參與東西南北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仙港澳和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關係,打造對台合作交流綜合示範縣,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大交通,必能推進大轉型。仙遊以對接高等級路網為契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好資源開發路、產業發展路、城鎮拓展路、合作開放路,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迅速積聚,帶動大城關,發展大旅遊,打造大產業,跳出仙遊謀仙遊,在更高起點上開創臨港工貿旅遊城市建設新局麵。
交通興,仙遊興。當前我省正在形成對接國內外大樞紐和大通道的海峽西岸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周邊區域蓬勃發展你追我趕,競爭激烈,大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勢。麵對當前嚴峻的社會經濟形勢,仙遊要知不足而後進,明差距而奮起,全縣上下要立高遠之誌,展擔當之勇,昂頭追趕爭上遊,力爭早日實現區位相對邊緣縣向綜合交通較發達縣轉變,鋪就仙遊走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