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密切聯係群眾作風
走出機關,沉下身子,進農村幫助發展,進企業破解難題,進社區共建文明,進工地服務項目,進學校結對助學……仙遊廣大黨員幹部積極響應省委號召,紛紛發揚密切聯係群眾作風,深入到百姓需要的地方,深入到發展滯後的地區,深入到矛盾交織的一線,掀起了新一輪黨員幹部下基層的熱潮。
黨中央反複強調,作為共產黨員,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始終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係,一定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我們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如何對待群眾、如何對待自己、如何使用權力,關係到黨的形象,關係到黨的事業的發展,關係到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在新形勢下,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下基層、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活動,仙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相應開展了“五進基層”主題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回答這一重大課題。
深入開展“五進基層”主題實踐活動,這是夯實基礎增強能力的需要,這是轉變作風服務發展的需要,這對於仙遊實現富民強縣奮鬥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眾所周知,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善於組織群眾、宣傳群眾、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工作路線。密切聯係群眾,就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關心群眾疾苦,耐心傾聽群眾的呼聲和意見,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為群眾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及時解決群眾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密切聯係群眾,就要把關心群眾、依靠群眾,切實為群眾謀利益作為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共產黨員首先是黨的幹部都要學習和掌握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方法,團結和帶領群眾不斷前進。
為此,我們必須紮實開展這次主題實踐活動,踐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所以應當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力,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向人民群眾學習,自覺把自己當成群眾的一員。在具體實踐活動中,我們務必要把握好最基本的“三觀”。一是金錢觀。領導幹部不能把金錢作為人生的追求目標,我們入黨、當幹部,是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的幸福,決不是為了個人的發財,而是要自覺抑物欲,戒貪心,做到有權不謀私。二是苦樂觀。享樂主義與我們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是格格不入的。作為共產黨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抵製奢侈浪費行為。三是道德觀。黨員幹部要以共產主義道德觀來劃清是非、善惡、榮辱、美醜等界限,嚴格要求,管住自己吃、住、行等方麵的生活小節,養成嚴謹的生活態度、生活作風,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領導幹部下基層密切聯係群眾,就要建立在對群眾有深厚感情的基礎上,把群眾觀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我想至少要做到兩點。一要端正認識,端正態度,擺正黨群、幹群關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順民意,則群眾擁護;失民心,拂民意,則群眾反對。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我們的力量源泉。領導幹部隻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並將其自覺地作為一種信念,作為自我修養的價值標準,作為“為官”的思想基礎,作為律己守則和動力的源泉,才能擺正幹部與群眾的關係,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發揚密切聯係群眾的作風,做到時刻傾聽群眾呼聲,把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當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二要重實際、重實踐、重實幹,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注重實際,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又是代表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礎。注重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著特征,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注重實踐,從本質上講就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注重實幹,從而在作風上克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才能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著力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中的突出問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人們正在期待著,廣大黨員幹部深深紮根於基層廣袤的沃土中,用一雙雙沾滿泥土的腳板,用一顆顆赤誠為民的真心,不斷書寫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