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伊尹:商朝開國功臣,佐商湯滅夏。太公:即太公望,呂尚,佐周武王滅紂。

⑦荊軻:為燕國刺秦王的刺客。聶政:刺殺韓相俠累的刺客。

⑧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事見《左傳·宣公十二年》。春秋時期,楚莊王討伐鄭國,鄭襄公袒露身體,牽著羊去迎接他,說:“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楚莊王因而退軍三十裏,楚鄭之戰得以和平解決。

⑨“勾踐之困於會稽”等三句:即“臥薪嚐膽”的故事,見《國語·越語》。會稽,山名在今浙江中部。

⑩淮陰:淮陰侯韓信。韓信王欲為齊王的事,《史記·淮陰候列傳》中這樣記載:“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其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複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任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韓信後來封為淮陰侯,故以“淮陰”稱韓信。

B11太史公:即司馬遷。

【譯文】

古時候所說的英雄豪傑,一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境遇。普通人一旦受了侮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這都稱不上勇敢。天下有那種真正有大勇的人,意外事件突然降臨而不驚慌,屈辱無故地加在他頭上也不忿怒。這是由於他的抱負遠大,而他的誌向很高遠的緣故啊。

張良在橋上接受老人的贈書,這事看來很奇怪。但是怎麼會知道這不是秦朝隱居的一位君子,出來試探考驗他的呢。觀察他所做的那件小事中所體現出來的意思,都是古來聖賢互相警戒的道理。可是世人不留心考察,就以為是鬼神,也太錯誤了吧。況且老人的真實意圖並不在授書。

在韓國滅亡、秦朝正當強盛的時候,它是用刀鋸和烹炸人的大鍋來對待普天下人的。即使那些平常在家從不生事的人,遭殺身滅族之禍的也不計其數。這時雖然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無法獲得施展的機會。施行法律過於急切的人,他的鋒芒是不可冒犯的,而這種形勢也沒有機會可乘。子房忍耐不住憤怒的心情,隻憑借個人的力量,間想得逞於一次突然襲擊之中。這個時候,張良居然沒有死,生死隻有一根頭發那樣細,真是太危險了。家有千金的人,不會死在和盜賊搏鬥上,為什麼呢?自己的身體很值得愛護,犯不上和盜賊去拚命啊。子房憑著蓋世的才能,不去考慮伊尹、太公那種重大謀略,卻單單學習荊軻、聶政之流的行刺小計,企圖僥幸於偶然得逞而還能保住性命,這就是圯上老人所深深為他惋惜的啊。因此,老人以倨傲無禮的態度狠狠地讓他受了一番挫折,他如果能有所忍耐,然後才可以成就大事業,所以老人才說:“這孩子是可以教育的啊。”

楚莊王攻伐鄭國,鄭襄公袒著膀子牽著羊來迎接。楚莊王說:“鄭國的君主能對人謙下,一定也能夠以信義管理他的人民。”於是釋放了他。越王勾踐被圍困於會稽山時,能以奴婢的身份到吳國為人質,三年而不敢懈怠。那有報仇的誌氣,但是不能屈身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啊。橋上老人以為子房的才能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足,所以深深地挫折他的年輕人剛強的銳氣,使他能忍受小的忿恨,成就他遠大的謀略。為什麼呢?如果沒有平生的素養,偶然相遇於鄉野之間,卻命令他做奴婢所幹的事,卻能從容處之而不見怪的,這當然秦始皇所不能驚動,也是項羽所不能激怒的啊。

觀察漢高祖之所以取得勝利,項羽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能忍耐與不能忍耐之間罷了。項羽就是不能忍耐,所以逢仗必打,每打務必取勝,因而是輕易地使用了他的力量;但是漢高祖卻能忍耐,蓄養了自己全部精銳的力量,而等待項羽的疲憊,這正是子房教他這樣做的吧。當著淮陰侯韓信攻陷了齊國,而想要自己稱王時,漢高祖發怒了,而且表現在言詞和神情上。由此看來,他猶有剛強不能忍受的脾氣,如果不是子房的勸誡,又有誰能來成全他呢?

太史公司馬遷曾發出疑問:原以為子房是個魁梧奇偉的人,然而發現其貌相卻宛如婦人一樣,認為和他的胸懷和氣度不相稱。唉,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成為子房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