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解讀】
《老子·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說:
東西抓多了就抓不住,不如算了吧。你把自己弄得很厲害,這不是長保之計。就算你金玉滿堂,有很多錢,你也守不住它的流失。如果你因為自己有錢有勢看不起人、欺負人,就會惹禍上門,自食惡果。你必須知道,一個人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做事不如做人,你把自己做好了一切都好,所謂功成名遂身退,就是講功成名就後要及時退下來,這才是天地正道啊。
“持”,抓東西。
“盈”,溢出。
“不若其已”,不如算了。“已”,停止,算了。
“揣而銳之”,也就是胸懷利器的意思,指做人很鋒芒。“揣”,把利刃揣在懷裏。“銳”,把刀磨快。
“自遺其咎”,即自找苦吃。“遺”,得到。“咎”,音jiù,災禍。
老子這段話至要講追求之害,人在名利麵前應有節製。追求之害在於:東西多了搞亂你的心,人太厲害了自傷其身,世上沒有不飛的錢,隻有會飛的有限光陰。名利名利,讓你去死。
因此凡事差不多就行了,要及早退下來,享受陰暗,拒絕再去陽光下奔波。
老子指出在刀尖跳舞不如安坐地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十五心裏沒陰影,自然就博大
博大不是大,而是幹淨。你隻要心裏沒陰影,自然就是博大的。
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老子·三十八章》)——知道光明,卻又堅守黑暗,黑白同體,陰陽轉化,熟知這道就可以為天下範式。知白守黑即投身光明卻又不越過黑暗這道線。完全在光明裏,就會被光明吞噬。一半泡在黑暗裏,一半沐浴光明,才有真正的光明,是人生之大境界。
博大不是大,而是幹淨。你隻要心裏沒陰影,自然就是博大的。
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老子·三十八章》)——知道光明,卻又堅守黑暗,黑白同體,陰陽轉化,熟知這道就可以為天下範式。知白守黑即投身光明卻又不越過黑暗這道線。完全在光明裏,就會被光明吞噬。一半泡在黑暗裏,一半沐浴光明,才有真正的光明,是人生之大境界。
張《晚晴》:
昨日陰雲滿太空,眼前不見祝融峰。晚來風卷都無跡,突兀還為紫翠重。
這首詩好。
先介紹一個張。張是南宋理學家,在當時與朱熹、呂祖謙合稱“東南三賢”。其實張是我們四川人,後來才遷到湖南衡陽去的。張的學問比朱子還大,大在哪裏?大在他不像朱子一樣滿臉神聖。朱子說“理”就說“存天理、滅人欲”,張說“理”則說“理之自然謂之天”,意思是說“理”來自自然,是天然一段元氣。也就是說天下人同一理,斷無天理、人欲之分。張與朱熹曾多次辯論,有過曆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
張的詩也好生了得,一句“晚來風卷都無跡,突兀還為紫翠重”,就蓋過了朱熹的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說的“源頭活水”其實是死水一潭。但見死水,哪來活水。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們看朱熹的一生,就知道是個湖塗蟲。朱熹當國家危亡之際,消極抗金,在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四朝為官,死了被贈為太師。朱熹曾鎮壓農民起義,哲學上雜七雜八,自以為大家,其實全抄禪家、道家以濟儒學之漏。說朱子是個學問家、通家完全說得過去,他做人做學問實在不如張。
張此詩坦蕩自然,暗而複明,幻歸於真。講烏雲密布,遮卻青山,但一陣風吹來,烏雲散去,青山依然是青山。
張說的“風”不同於朱子說的“水”。朱子說的“水”乃是外在的水,因此必會融為渾水、死水。張說的“風”乃是內在的風,是一股自然元氣在未失天性的人內部運動的結果。
我在《莊子改變一生心態》中講“鯤待風而為鯤”時講錯了,鯤也好,人也好,那乘風而起的“風”不是外麵吹來的風,而是我們內在的風——生命的自然躍動。
有這風一吹,烏雲化為烏有,青天朗朗,青山曆曆,在我眼前。山河大地何等幹淨。
人生博大如斯,自然解脫。但須知:
博大不是大,而是幹淨,是風吹。
你隻要心裏沒陰影,自然就是博大的。
魔鬼說——
像地獄一樣博大。
天使說——
不再追求大,你會真正的大。不再博愛,你會有真正的愛。博大不是大,是幹淨。心裏沒陰影,自然就博大。心裏沒地獄,自然就是天堂。
鵝湖之會上張教訓朱熹
張的一句“晚來風卷都無跡,突兀還為紫翠重”,講風卷雲散,山還是山,此詩明心見性,得自然之道,比朱熹的名句“為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好一萬倍。朱熹講的“活水”其實是一潭死水。所謂“源頭活水”重點是源頭——凡是外求源頭的必然失去內在的源頭,因此我說朱熹的所謂“源頭活水”是一潭死水,根本走不通的,當然不如張。
老子說:“有生於無。”當然無勝於有。朱熹口口聲聲說“有”(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如張說“無”(晚來風卷都無跡)。
風
真正的風是內在的風,不是外在的風。所謂“乘風而起”指乘內在的風——當一個人元氣充足、浩氣盈體,便可乘風而起。做人要重內養,外學隻是輔助。
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即此。
赤子即真人。
博大
博大不是大,是幹淨。就像天空之所以大,是因為空。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講道最大。道就是玄,就是黑暗空虛。道是空無,才能透出萬物。
朱病起說:看不見的才博大……
老子說:“道曰大,大曰逝,逝曰遠。”即此。隻有遠逝的,你才知它博大。如果在你眼前,你就隻能看見細節,看不到全部。有人深山見蒼藤,其實是龍須,是龍趴在深淵上吞雲吐霧,即將釀造出風雲。
【鏈接解讀】
《老子·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是以大製無割。
老子說:
人分男女,獸分雌雄,陰陽交配,缺一不可。在陰求陽,在陽求陰,這就叫“知雄守雌”,這是天下正道。既然是天下正道,就不要離開他,就可以回到嬰兒狀態。嬰兒雖有性別,其實都是柔弱的,其性屬陰。同樣地,道分陰陽,也分黑白,也就是光明與黑暗。心知光明的所在,又不拋棄黑暗,這是天下的法則,可不能出差錯。黑白陰陽,陰陽黑白,它們越轉越快,最後混為一色,也就是最開始時的一團白,也可以說是一團黑,總之是一個空圈圈裏包含一切,這,就是無極。無極就是無邊。大道有什麼邊呢?沒邊,沒際,不離,不遇。好像有,卻沒有。好像沒有,卻又有。沒有指看不見,有指摸得著。我再回來說人。人應該知道什麼是爽,什麼是不爽,榮辱之外,才有真的榮光。這是天下人的命根,衣食所在。充衣足食,好像一根沒被修剪的樹享受大自然的雨露。樹被砍、被斷、被削、被雕琢,最後被製作成器物,為人所用,這也正常。隻是天性一經砍伐,就所剩不多了。這種伐人天性的人世上稱作賢人、能人,國君把他用作官長,因為他懂怎樣統治人。但這不是我說的統治,我說的統治就像太陽統治陽光,大海統治水,天空統治空氣!因此我說:真正的統治是不傷人天性的。
“蹊”,道路。“天下蹊”,天下的道路。
“常德”,即常得,經常得到,不離不棄。德通得。
“天下式”,天下的範式、法則。
“不忒”,不偏差、無缺失。忒,音tè,差失。
“天下穀”,天下的糧倉。穀,飯。
“樸”,未經修剪砍伐的原木。
“器”,器物,有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