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2 / 3)

“聖人”,此處指國君。

“大製無割”,最好的統治不傷人天性。“大製”,最大最好的製器方式,即以原木為器,以樸木為形,以整木為用,老子在此比喻不傷害人天性的統治。“不割”,不傷害、不分割。

老子這段話講人類不能因為追求光明就毀了天性。追求光明沒錯,但黑暗是人生存的必須。

種子不泡在黑暗的土裏,不能發芽。如果一個人的五髒六腑都暴露在陽光下,必是死屍。黑暗是內核,光明是外衣,這樣人類才不自毀天性。

深洞裏的蝙蝠,害怕光明。

夏天裏的農夫,最愛涼蔭。

老子俯看光明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十六對無禮的人不再講禮

對無禮的人講禮是修養,對無禮的人不再講禮是力量。

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老子·四十二章》)——強盜都不得好死。強梁即強盜,小盜盜財,大盜盜國,無禮成大禮。但君子自有操守,不隨盜為盜,自有一道。

對無禮的人講禮是修養,對無禮的人不再講禮是力量。

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老子·四十二章》)——強盜都不得好死。強梁即強盜,小盜盜財,大盜盜國,無禮成大禮。但君子自有操守,不隨盜為盜,自有一道。

漢朝陳太丘與朋友有約,說好中午見麵。過了中午朋友還沒來,陳太丘就走了。他走後朋友才來。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這時才七歲,在門口玩耍。

那個客人問他:“你爸在嗎?”

元方說:“他等你等那麼久你都沒來,他有事走了。”那客人就大怒說:“你爸簡直不是人!與我約好中午見,卻先走了。”元方也火了,說:“你跟我聽好!你跟我爸約好中午見,中午都過了你還不來,這是無信。

你對著一個孩子罵他父親,這是無禮。我不跟你說了。”那客人十分羞愧,下車要拉他的手。

元方進門不顧,自己走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是講禮的民族。但我們講的必須是真禮,不應是虛禮。

虛情假意,虛張聲勢,叫虛禮。

實實在在,有發於中,叫真禮。

我們對無禮的人講禮是修養,對無禮的人不再講禮是力量!

阮籍說:“禮豈為我輩設也!”就是這個意思。

元方曆數那人的惡行有二:一是不守約,二是對子罵父,這都是相當嚴重的。麵對這種情況,一個小孩子都知道這大大地違反了天性,必須毫不猶豫地反擊他。

不守約可以毀掉一個國家,對子罵父可以毀掉一個家庭。如果連這都無所謂,那就是軟蛋了。

我在《孟子敢於選擇自己》一書中寫道:“中國人最缺少的是血氣,最需要的也是血氣。”而血氣的泯滅就是“講禮”。你看那些漢奸,對入侵者“講禮”,對對方的無理要求能夠“理解”,對他們犯下的罪行表示“寬容”,一步一步,在他“博愛”的胸襟下,人人遭殃。

真正的“禮”來自未受汙染的人,追求自由的人。你給小孩一個糖果,他會向你一笑。這就是禮,天然的禮。攝影師對小孩說:“寶貝,笑一個!”有的小孩也會應他的要求而笑,這就是虛禮了。

虛禮因虛榮而生。

國王登基,帝王加冕,都不過是虛禮罷了。你以為天下真是你一個人的嗎?那是不可能的事。

由虛榮而生的虛禮害人害己。害己的一麵,指它使人飄飄然,不真實,做事離譜。害人的一麵,虛禮做的全是麵子功夫,把正事給耽誤了。

真正的禮讓人暢快,虛假的禮讓人厭煩,這其中區別大了。昨天我看報紙,上麵有個“禮儀學校”教人怎麼聽音樂會,其中有這樣的“指導”:

一,“提前四十分鍾入場,便於會場安排。”

二,“不能亂鼓掌。坐姿端正。”

三,“不能喝水,吃東西,必須等到終場時離開。”

如此等等,據說這樣就是紳士淑女,上等人了。這太荒唐。

第一條我就辦不到,我不會預訂看什麼演出,如果碰上也不妨看看,人家的好東西我也知道欣賞與學習,但你要我在規定的時間地點看某人的演出,恐怕辦不到。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有人對我下政令,甚至軍令。很難想象一個人在被安排的情況下能欣賞什麼音樂會,這顯然違反藝術的規律。藝術是什麼?藝術不是無拘無束,但藝術絕對崇尚自由。我如果在某個音樂會上冒然闖入,我個人認為是對台上音樂家的極大鼓舞。

第二條我依然辦不到。我不喜歡就不鼓掌,哪怕旁邊的人鼓得山響我也無動於衷。我喜歡鼓掌就鼓掌,喜歡歡呼就歡呼,哪管旁人瞠目?當然我不可能在任何一個音樂會上歡呼;所以我平生就看聽過一次音樂會,難受極了,當然不如朋友聚會時自己唱歌爽。

第三條更要命,恕難從命。我不但要喝水吃東西,而且有時要去方便,你讓我終場再走,豈不是害人?

結論就是:那種正規場合一定少去,否則有害身心。

更大的結論就是:去他的一切繁文縟節,人要按自己的心靈生活,不可以自己囚禁自己。

魔鬼說——

大家排排坐,都來吃糖果。一人吃一個自己的手指頭,不要猶豫什麼。下不了手就互相吃,文質彬彬幹掉他。

天使說——

一隻大雁對同伴說:“請超過我,我跟著你飛。”這是禮。而理是什麼呢?一切都有他的道理,我隻不過占了萬分之一。我不可能以一對萬,所以凡事不可以以理壓人。允許眾人存在,這就是最大的理。

阮籍

阮籍字嗣宗,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中國性情傳統的代言人。阮籍名言“禮豈為我輩設也”,當為天下人座右銘。棄禮有大禮,正如無為是大作為。

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那些虛偽的技倆,常人叫做智慧。真正明白的人不要那智慧,要快感。快感絕非技術,而是本能。

血氣

中國人最缺少的是血氣,最需要的也是血氣。血氣不是血腥氣,不是英雄氣,而是一股純粹的元氣、自然之氣,也即孟子說的浩然之氣。血氣比禮義更重要。

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即此。

規矩為我所用

能為我所用的才是規矩,不能為我所用的規矩必會損害自身,應棄之避之。

老子說:“魚不可脫於淵。”講人不能離開規矩,不能脫離社會。深淵既是魚的生活所在,又是魚的陷阱。魚脫於淵不是自由,而是死。因此規矩不能沒有,重要的是為我所用。

【鏈接解讀】

《老子·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老子說:

大道生出空虛,空虛生出黑暗,黑暗生出光明,光明中萬物顯現。萬物從黑暗中來,天性又使它擁抱陽光,陰陽二氣相衝,一直到和諧狀態。陰陽分布均衡,萬物可以生存了。在這過程中,光明當然是重要的,但黑暗是它的根。黑暗麵最重要。說到人身上,世人都討厭孤獨、寡少和不成熟,但王公稱孤道寡,說自己無德無學。誰占了不好的一麵,也就擁有了好的一麵。因此有的東西你想它壞它反而好,你想它好它反而壞。但是好與壞畢竟不同。別人怎麼教你,我也怎麼教你,那就是,作惡的強盜都不得好死。記住這些吧,我就是你們的教父。

“道”,大道,神做工的工具。

“一”,虛空。大道出場,先把宇宙騰空。虛空是大道第一次變化出來的結果,所以叫“一“,它是個序號,表明神創世界有著嚴格的程序。

“二”,黑暗。緊接著宇宙遍布黑暗。黑暗方便開展工作。黑暗是大道第二次變化出來的,不是一開始就黑暗,而是先虛空再黑暗,黑暗從虛空來,所以叫“二”。

“三”,光明。光明出現是宇宙中的第三個事件,所以叫“三”。黑暗過後突降光明。宇宙中最神秘的事件發生了:隨著黑暗隱退,光明下降,我們看見一個現成的世界已經完備。它並不是一步一步造就的,而是早就做好。它借程序掩飾要害,讓人關注流程,而忽略了起源之不可思議。總之,神做的事在人所想的一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