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1 / 3)

【鏈接解讀】

《老子·四十五章》

見本書第十七章。

在此補充一點:靜是走出,不是回歸。其實不是回歸自然,而是走出自然。當然常人知道“回歸自然”也就不錯了,如要更深探尋,就不是回歸自然那麼簡單了。你無法回歸自然,因為你在緣木求魚。人回歸自然,即A回歸B,很顯然是外求幫助。凡是從外界找解脫,注定失敗。隻有從內心覺悟,才是有望。我講的走出自然,就是說要走出外在的誤區。自然好啊,但當你認為它是外在的自然,那麼就找不到。一定要走出這個誤區。

我前些寫寫了一句詩:“靜向深山留太古。”

“留”字下得不好。

應作“出”——

靜向深山出太古。

從A到B,不如從A到A。回到自身,自然飛躍。當兩股大水衝得一塊石頭寂然不動時,石頭就應該享受這重壓下的美妙時光。這種情況必不長久。任何一股大水稍為弱下來,或另一股大水又加力了,那塊回到自身的石頭就會“轟”地飛起。我說的“回到自身,自然飛躍”就是此意。

老子清靜無為,逍遙自在

清靜以為天下正

二十讓亂局自己亂,我走開

治亂局要高手,避亂局庸手就可以了,你走開就行。有時要治亂,有時要避亂,看情況而定。

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六十四章》)——越到最後越謹慎,就像最開始,這樣就沒有失敗這回事。《尚書》上也說:“慎終追遠。”“慎終”即善始善終,這是最難的。解決之道不是堅持,而是放棄,即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

治亂局要高手,避亂局庸手就可以了,你走開就行。有時要治亂,有時要避亂,看情況而定。

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六十四章》)——越到最後越謹慎,就像最開始,這樣就沒有失敗這回事。《尚書》上也說:“慎終追遠。”“慎終”即善始善終,這是最難的。解決之道不是堅持,而是放棄,即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

曹操年輕的時候去拜訪名士喬玄。

喬玄評他說:“如今天下大亂,群雄相爭,從亂局裏打出個局麵來的人,不就是閣下嗎?但我看你是個亂世的英雄,治世的奸賊。可惜我老了,看不見你發跡那天,希望你能提攜我的後人。”

曹操答應了,不以這老頭的話為忤,反以為“深得我心”,大笑而去。

曹操不如喬玄。

什麼意思呢?喬玄一眼看穿了曹操的過去現在未來,並且能做到不與曹操衝突。——不但不與曹操衝突,而且能讓曹操為他服務。能讓曹操為他服務的,當然是高人,當然在曹操之上。

曹操是治世之才。

喬玄是避世之傑。

治世不如避世。

什麼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你治好自己就行了,如果說“治世”,這就是最大的治世了。一句話,你要治自己,不要治別人。未有“治世”不傷人的,你憑什麼傷人?你說你治世是為了拯救人,服務人,全是騙人的。你為了自己。但你自己是誰你都搞不清楚,因此你怎麼搞也搞不爽,錯就錯在你用錯了功夫。未有治世不是奸賊的。

避世者是大豪傑,有大作為,如謝安者,功在曹操之上,能力也在曹操之上。避世不是說要永遠避世,差不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