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文說:“錢目前已到位四十餘萬,但上麵要求澆柏油,你是知道的,這條路全長七公裏,有九座橋梁,沒有八九十萬是修不成的。我今天來找你的意思是在你們高嶺段的由你們負責組織修,最好盡快動工,我也找了黃隊長,他們隊裏的意見不統一,雖然大家都盼著修路,但黃隊長想路從他門前過,他這邊有二十多戶,人口多些,但問題是有幾戶房子要拆遷。如果按交通局勘測的路線,是從龍溪外側走,就要毀壞兩畝多農田。另外,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問題,路麵經過路段毀壞茶樹補償問題,這些事情很多也很複雜,還請你張書記和村兩委同誌研究妥當,幫助解決。”
張衛民說:“侵占田地免除農業稅、毀壞茶樹補償、村民義務投工投勞修建路基路坯等問題都由我們高嶺村負責解決,村裏安排錢有財同誌全盤負責團結灣段道路修建。我們村集體經濟薄弱,其實我們也應該拿出一部分錢出來支持修路,一些茶樹補償及集體用工由我們解決,至於路麵澆油、橋梁涵洞全部由你們負責。”
陳學文聽了這話,高興地說:“好啊,你張書記真痛快,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一些群眾包括高山鄉政府還想從我這揩點油呢,這一年來我遇到的刁難也不少,阻力很大,沒想到在你這如此順利。走,不嫌棄的話到我村部去喝杯小酒,我們簽訂一下合作修路的意見書。”
張衛民表示酒就不喝了,等路修通再喝吧。
兩邊的道路都在施工,張衛民一再叮囑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放炸藥的時候,一定要請有爆破證的人員來放。黃隊長說開山炸石頭幾十年了,從來沒有出過事,他請張衛民放心,不必要花那冤枉錢。張衛民讓錢有財找他要一個承諾,如果出了問題全部責任由他承擔。張衛民這麼做主要是怕放炸藥的人不負責,萬一傷了人可是大事了。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張衛民擔心出事果然就出事了,黃隊長在開山放炮時飛濺的山石擊斷了電話線,致使全村電話線路中斷,後經電信部門搶修,造成損失一千多元。黃隊長找到張衛民軟磨硬泡,加上村兩委其他同誌說情,說黃隊長帶領群眾在路上幹了好幾個月,自家的生產都耽誤了,他還有三個孩子上學,家庭負擔十分重。最後這筆錢由村裏報銷了,這件事給張衛民的啟示就是安全生產要警鍾長鳴,要日日提、時時提,千萬鬆懈不得。隻有繃緊這根弦,把工作做細致,才能平安無事。
山區修路問題複雜,今天解決了這個問題,明天又有新的問題出現。為修路,張衛民跑壞了三四雙鞋,其中的酸甜苦辣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盡述的。猴嶺線用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路坯工程,在當年的十月底澆上了柏油。團結灣路修建曆時兩年,在張衛民下派回城之後才全線貫通。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國家投入上千億元對農村電網進行改造。省裏計劃從一九九九年到二OO三年,實施了兩批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預計投入資金八十五億元。第一批農網改造已於二OO二年上半年結束,第二批正在申報考核。
高山鄉其他三個村已在第一批農網改造中完成了改造,據他們反映,雖說上麵要求農網改造農民不掏錢,但到底下來就變了味,供電所稱國家隻補貼變壓器及電線、電杆等設施,不提供到農戶的電線、電表,因此每個農戶還需要交納一百八十元。村集體支出也比較大,一天二十多個農電工來施工,前後時間長達月餘,光夥食費支出就達一萬餘元。如果村裏不準備夥食,他們就不來,僵持的結果還是村裏請他們來。
西嶺村的老百姓把農網改造中亂收費的情況反映到省裏,省裏作出了批示,要求收取農民開戶費的立即返還。這樣龍越縣供電局又將已收取的資金返還到農戶手中,農戶們高興了,可供電局不高興了,一下子斷了財源,他們實施這項惠民工程的積極性大打了折扣,對第二批遲遲不上馬實施。
縣物價局的潘局長是龍越縣農網改造工程領導小組的成員,他與張衛民在一次交談中問高嶺村可實行了農網改造,張衛民說沒有。潘局長說趕快申報,隻有最後一批了,並說他可以向供電局的王局長打個招呼,考慮是聯係的扶貧村,應該照顧的,叫村裏趕緊把報告送過去。
張衛民回來召開了村兩委會,就農網改造問題提請討論,會上大家意見很激烈,雷鳴不主張搞,說:“高嶺村不同於其他村,村民居住分散,施工難度大,工期長,開支大,現在村裏資金除用於修公路的外,保運轉都不行,現在又在這方麵投入過大,我們又會陷入以前負債的窘境。”
唐鬆也不同意,說:“我也不讚成搞,現在村裏一年做了好幾樣大事,像我們這樣的山區貧困村,一年能做一件大事就了不得了,搞得攤子過大就怕到時候收不了尾,到時老百姓又來找麻煩。”唐鬆家旁邊就是全村的變壓器,所以他家的電燈最亮。線路越長,電流消耗越大,在團結灣一些村民的電燈都是昏黃的,電暖器無法使用。
去年年終村民組長會議確定今年的高嶺村五大實事其中就有農網改造工程,許多居住邊遠村民急盼著馬上進行改造,這裏麵代表性的幹部就有錢有財,他說話很直接:“這是最後一批改造工程,村裏一旦失去機會,以後無法對群眾交代,中央一再強調,農村電網改造後將實行同網同價,農民將得到實惠。”李月英沒有發言,她說你們怎麼定怎麼好,態度明了就是棄權,自從那次上訪事件之後,大家都對她有看法,她也有自知之明,什麼事都隨大流。
這陣勢擺明對錢有財不利,即使加上張衛民一票,也隻能是打個平手。張衛民思忖再三,說:“同誌們,農網改造這項工程還是要搞,這也像是在修路一樣,是一條電力高速公路。試想高嶺村這幾年增加了五六家茶廠,還有四五家也在籌辦之中,茶葉加工廠離開電力不行,沒有好的電網今後將是我們發展的瓶頸。另外,今後其他村電價降低了,而我們的降不了,這件事是在我們的手裏沒有辦成,老百姓會對我們很有意見的。”
雷鳴許是被張衛民的話打動了,想到自己的茶廠如果電力供應不上就要停電,馬上改口說:“我當初是從村裏經濟狀況考慮,既然張書記表態說搞,那就搞。是啊,這件事如果在我們手上沒有辦成,我們這些本地的幹部今後還要麵對老百姓,他們會指著我們的脊梁骨罵的。”最後大家統一了思想,這件事交由唐鬆負責,村裏隻負責兩條主幹線的改造,各支線由各村民組籌措資金解決,遇到困難村兩委進行協調。
張衛民找到縣供電局,很費了一番口舌,又通過潘局長協調,供電局終於批了價值二十二萬元的材料設施。
經過二十多天的連續施工,兩條主幹線路改造好了,更換了二十六根電杆和三個新式安全保險的變壓器,電線全部換上新的。沿路的幾個村民組也緊接著完成了改造。群眾都說農網改造好,一個老農說得最好:“電杆變高了,電價降低了,電燈變亮了,城鄉一個價了,電冰箱空調也能用了,咱農民得實惠了。”
這次農網改造村集體共支出夥食等開支一萬三千餘元,雖然加重了村集體的經濟周轉困難,但獲得的社會效果良好。雷鳴唐鬆他們也認為張衛民當初的決策正確,張衛民對他們說:“我們爭取的資金就是要用於群眾,一定要把錢用在刀刃上,用到老百姓的福祉上,隻有這樣,才是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才是踐行三個代表,也才能真正得到群眾擁護。”
“辦實事難,但實事必須有人去做。知難而退,難會更難;迎難而上,難才變易。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重在堅持不懈,貴在堅持不懈,堅持不懈才算“真心實意”,堅持不懈才算“全心全意”,而要真正做到堅持不懈,就要在取得成績時不自滿,在麵臨困難時不鬆勁,在遇到困惑時不動搖,這是一個更高的要求,也是一條更高的標準。”張衛民在年終的工作報告中這樣寫道。
“發展是硬道理”,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觀念、方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辦實事取信於民。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產品質量,都需要有新的觀念、新的思路、新的實踐,而且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目標已經確定,任務已經明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人人有責,人人受惠。時不我待,張衛民想自己必須兢兢業業、夙興夜寐地做好工作,為民鋪築“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