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忍辱負重(1 / 3)

雷鳴在被處理之後不久又開始到鄉裏跑動了,把那一陣子的英雄氣概丟到爪哇國去了。他又開始與高玉虎和賈鄉長有說有笑起來,似乎那隻是一場惡作劇,演完就沒有了,大家對演員擔當什麼角色已經不留意了。角色可以常換,但演員還是演員,人們不能把對角色的好壞加到演員的頭上。

很長一段時間,雷鳴見到張衛民似乎在刻意回避,看他的眼光也猶疑不定,說話有些閃爍其辭,張衛民以為他是因為這件事而覺得對自己有些歉意,所以也不往心裏去。張衛民其實還是很懊悔,這麼一鬧,這鄉裏克扣的錢基本上算黃了。雷鳴經此一“嚇”,已不敢再提此事了。

然而,風暴沒有平息,卻在沉寂之後暴發了。

九月底的一天,何彬通知張衛民談話,口氣很正經的,也不說什麼事,隻叫他迅速到鄉裏來。

張衛民有些忐忑不安地來到鄉裏,心裏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因為就在幾天前,他眼皮跳個不停,這是一種預兆。以往發生這件事時,總有壞事應驗,現在不知有什麼樣的事在等著他。

何彬和李宗盛已經正襟危坐,見到他來,淡淡的一句:“來了,坐吧。”失去了往日的熱情。

何彬說:“張書記,今天通知你來是鄉黨委根據你的表現,認為你在駕馭全局能力方麵還有很大欠缺,基層工作的經驗缺乏,決定安排馬批評到你們村任村黨支部書記,負責全盤工作,希望你能夠理解並配合他做好工作。等一會高書記還要找你談心,你談談有什麼看法?”

張衛民心裏一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馬批評到高嶺村任書記,我配合他工作?”然而他很快就心灰意冷了,表態說:“既然組織上對我失去了信任,我做的工作失去了價值,我也不能賴在位子上不讓賢,我服從組織安排。”

“你還是第一書記,隻不過以後要和黨支部書記的角色調換一下,放手讓他幹,你做點虛的工作。具體高書記還要和你說清楚,我這邊就這樣了,你到他那裏吧,他還在等你。”何彬進一步補充道。

這個高玉虎張衛民找他討錢的時候很難見到他,這次他專門在等他。他是在等著張衛民主動交出權力,把他變成二把手抑或是連雷鳴都不如的三把手。

高玉虎見張衛民進門,馬上繃起了麵孔,接著又鬆弛下來,皮笑肉不笑地說:“剛才何書記跟你談了吧,鄉黨委認為你農村工作的能力確實有問題,這次安排馬批評同誌去主持工作,就是替你分憂。你下派還有不到一年時間就期滿,你也可以輕鬆輕鬆了。今天我跟你作個約定:為了保證馬批評同誌順利開展工作,我要求你休息一個月,這一個月時間不準到村裏去,如果你覺得悶的話,可以到單位去也可以到我這來談談心。”

高玉虎又說了一些軟硬兼施的話,張衛民聽在耳裏,傷在心上,就如同用刀子在剜他的心,他這樣披肝瀝膽地努力工作圖什麼?現在村裏有錢了就不要他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難道高山鄉的共產黨領導也在搞封建王朝的那一套?

再見到雷鳴時,雷鳴的表情已經說明了一切,張衛民問他是否知道馬批評到高嶺村當書記並主持工作,他說也是前兩天才知道的。前兩天就知道了卻不告訴張衛民,這小子準是在背後把他賣了。張衛民的心血算白費了,他不想知恩圖報,也更不想別人在他背後捅刀子。雷鳴會不會以支持馬批評的方式來求得高玉虎的諒解,先明哲保身要緊,張衛民無從知曉。

見到村兩委其他同誌,他們一下子變安靜了,可能他們知道了一切,說話也不像以前那麼隨便了。錢有財似乎有點高興,他知道張衛民一直不太喜歡他的性格,加上他以前與雷鳴關係緊張,雷鳴處處約束他,有時張衛民也站在維護雷鳴的一邊,這時見張衛民下台他會不會心中竊喜?李月英也沒有同情的表情,在大家都沉寂不語之時卻大聲地談計生工作,張衛民知道她的心還在高德標的身上,她是村兩委中第一個有了BP機的,緊隨雷鳴之後又有了手機,其實她的家庭情況在村幹部中是最困難的,她哪有錢買這些呢?其他同誌問她手機在哪買的?她說:“人家送的。”會是誰送的呢?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隻有高德標會送。張衛民不止一次聽李月英說上街有事,她一上街,高德標準上街進貨。有一兩次他在街頭看見他們一前一後地走著,雖然相隔一段距離,但隻有熟識他們的人才看得出來。唐鬆沉默不語,他會不會為他難過?畢竟在其他人眼裏,張衛民除了對雷鳴最好外,其次就是唐鬆了。

張衛民想自己要人同情嗎?或許當時真的想有,但村兩委的態度讓他再一次心寒,他不知道他們這種方式是一種同情呢?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感受?在這種靜穆的表達中,他看不出一絲感動,難道他的付出在他們眼裏是應該的,他像台上的小醜,角色決定命運。罷了,罷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抽身而退,他也隻是個過渡,幹不好對他的工作也沒有多大影響,他要那麼認真幹什麼呢?

很快,何彬和李宗盛到村裏召開村兩委會,傳達鄉黨政聯席會精神,宣布馬批評同誌到高嶺村任黨支部書記,並對雷鳴的黨內職務進行了調整,由副書記改任組織委員,新安排李海任支部宣傳委員。何彬還強調今後高嶺村的工作由馬批評同誌主持,希望大家支持他的工作,另外張衛民書記因學習需要,安排休假一個月,今後具體工作安排黨委另行決定。馬批評也來了,談了一下感受:“首先感謝鄉黨委政府的信任,其次有信心帶領高嶺村兩委搞好工作。”

走吧,走吧,張衛民恨不得走得越快越好,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背後會有多少笑聲、多少歎息,他已經不知道了,他把自己關閉在家裏,對外麵的情況一概不聞。

“無官一身輕”,雖然不是什麼官,但以前忙碌的日子沒有了,他倒是真的輕鬆起來。

連日來在家賦閑,無事可做,對一向不愛閑的張衛民來說無疑是一種受罪。不敢出門怕人家問起時笑話,於是在家讀點書。有一天看了曆史學家吳晗於一九六一年發表的一部九場曆史京劇劇本《海瑞罷官》,給他很大的啟發。主人公海瑞是明朝的著名清官,主張整頓紀綱,建立廉潔清明的朝政,為此曾冒死上疏嘉靖皇帝。該劇所寫的是海瑞於隆慶年間應天巡撫任上除霸退田的一段史實:明朝首相徐階告老還鄉,其子徐瑛仗勢霸占民田、 氣死趙玉山之子,又搶走趙的孫女小蘭。小蘭母親洪氏赴縣控告。縣令王明友受賄,當堂打死趙玉山,轟出洪氏。海瑞正調任應天巡撫,得知冤情,複審此案。徐階自恃有恩於海瑞,代子求情,提出交田贖罪。海瑞指明占田應退,犯法當誅。徐階惱怒,唆使朝臣彈劫海瑞,新巡撫戴風翔親來摘印。海瑞於交印前,斬了徐瑛及縣令王明友。全劇主要頌揚了海瑞執法嚴明,為民申冤除害,不畏強暴的剛正不阿精神。

從曆史上看,正直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如嶽飛、屈原等等,他們被罷官的罷官,流放的流放,殺頭的殺頭,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中國人的心中,是中華民族的根,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大英雄。近代也有不少革命烈士喊出了“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精神不可丟”,“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等口號。

張衛民仔細反思近兩年來的下派工作,有些地方確實因為年輕好勝,沒有考慮成熟。另外,他忘記了官場的法則,成績永遠是領導的。領導說好就是好,領導說不好你做得再好也是不好。怪不得陳昊說他太實在,李宗盛說他太呆板,何彬說他太老實。

張衛民曾經請教李宗盛他呆板的理由,李宗盛笑笑說:“我是對你好才跟你道實話的。你作為下級,要經常揣摩領導的心思。領導不是不喜歡幹工作的人,但凡事要有個度。就拿你們四個來說吧,第一年高玉虎重用你們,你們四人都做出了不同的成績,使貧困村的各個方麵有了很大起色,除個別村外,都從負債數萬元成了小康村。不過這其中你們下派幹部爭取了不少資金,但爭取到的資金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國家的,這錢就你能用,鄉領導都不能用一點?你將錢全部花光用於群眾了,領導有什麼好處?領導既花不了你的錢,又得不到你的好處,他要你這樣的下級做什麼?領導也要做別人的下級,他也有他的難處,在潛規則盛行的今天,你不守這個規則就要出局。你看陳昊為什麼做得好,一是他的家庭背景,二是他的閱曆。人自己沒有能力光靠別人硬拉是不行的,必須自己還有水平。他現在就做一點表麵活,幹給領導看,圍著領導轉,領導當然喜歡這樣的幹部。第一年打下群眾基礎,第二年打下領導基礎,第三年水到渠成,自然提拔了。”

何彬也說張衛民:“要說你聰明也夠聰明了,不然你爭取不了那麼多資金,想不到那麼多點子。但你最大的問題是個性問題。在當前社會,性格決定命運,你的性格導致你出局。這方麵我也是隻能說說,實踐上還有很大差距。歸根到底,當官要‘悟’,做好‘言’和‘行’兩方麵文章。你看一些貪官,在台上說‘官話’,無一不動聽;打‘官腔’,無一有漏洞;但行‘官事’,還不是貪財受賄、男盜女娼。”

張衛民非官不言官,但如果要讓他做這樣的貪官、庸官,還不如不做官。他是農民的兒子,一沒有遺傳基因,二沒有膽,父母教育他做老實人,幹老實事,他目睹農民的苦,能刮地皮、揩油水?他信奉“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現在好了,他出局了,局外人了解不了局內人的事,也更幹涉不了局內人的事。

張衛民有自己的生活信念,也有自己的處世法則,縱然他不成功,但他活得充實,活得沒有遺憾,活得無怨無悔!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到了,張衛民遵守了承諾。高玉虎很高興,說:“馬批評同誌工作開展得很順利,你可以到村工作了,我建議你幫他做點黨建方麵的工作。”張衛民沒有明確表態,隻說“知道了”。他也不再需要和高玉虎多說什麼了,因為他在他眼中已不是高嶺村的“一把手”,沒有什麼可彙報的。張衛民隻說到村裏去看看,然後起身走了。

李宗盛和何彬看到張衛民,又很熱情地留他坐一會,在談話中,他們都說:“馬批評這個人隻會拍馬屁,把高書記拍得暈暈乎乎的,一到村裏工作,大家都反映他工作能力還不如你。看來高嶺村的工作是要落後了,馬批評是高書記的人,我們也不好說什麼。”

張衛民知道在當今天中國的政治詞典裏,誰是誰的人很重要,找一個後台或靠山是每一個當官的從政之道。這在古代叫門生,現代就叫誰是誰的人。有大靠山就可以當大官,站錯隊可不行。而秘書之類的領導身邊的人往往最容易得到重用,例如河北第一秘李真。這個馬批評是鄉黨政辦副主任,雖說文字功底不行,但給領導安排生活還是很內行,所以深得高玉虎的信任。

張衛民到高嶺村以後,村裏幹部除了李月英都表露出十分的親熱,唐鬆也樂得屁顛屁顛的。雷鳴和他打了個招呼,變得有些沉默寡言起來。當張衛民問到工作上一些事時,他對馬批評表露出了不滿:“這個馬批評,隻會走上層路線,會花錢不會搞錢,另外,他喜歡與群眾打牌,他牌技高,老是贏群眾的錢,老百姓在底下罵死了。”

這個情況張衛民也了解一些,唐鬆中途給他打過電話,其中一次說到馬批評一天晚上在胡衝村民組贏了群眾四百多元,他逢打必贏,村幹部一開始還陪他打,後來嚇得不敢與他打了。他就找群眾打,贏群眾的錢。

張衛民知道高玉虎牌技很高,馬批評經常陪他打,時間一長自然有長進,加上馬批評年輕,腦子靈活反應快,何彬好幾次在鄉裏與人閑聊說:“昨晚馬主任贏了多少錢,高書記現在牌技不如徒弟了,這一段時間老輸錢給他。”鄉裏關於馬批評下村的傳言有好幾個版本,有的說:“馬主任老是贏高書記錢,高書記怕他在身邊找他打牌,所以就把他下到村裏。”有的說:“馬主任想進班子,但與他年齡相仿的有好幾個人在爭一個名額,所以高書記玩了個曲線提拔,將馬批評下派到村任書記,到時有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第一種說法實在不可信,高書記隻在晚上值班的時候打點牌,這樣的日子並不多。第二種說法的可信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