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救援我心魂的幾個故事(3 / 3)

茨威格名滿天下之後,他對先行者的仰慕並沒有被自己的名聲所衝淡。他始終用最虔誠、最純真、最熱情的筆調描寫著他所見過的詩人與學者,從哈爾維倫、羅曼·羅蘭、裏爾克到羅丹與弗洛伊德。他把最美好的語言獻給這些精神價值創造者,用最熾熱的感情再現他們的優秀品格和卓越精神。當他被羅丹邀請到工作室觀賞雕塑創作的時候,羅丹由於精神過於集中,在創作完成之後竟忘了他的存在。茨威格,這位年輕的客人是羅丹親自帶進創作室的,可是在聚精會神工作之後,他竟然想不起這個年輕的陌生人是誰。等到想起來之後,他才向茨威格表示歉意。如果是一個虛榮心很重的人,如果是一個對藝術大師缺少真誠的敬意的人,茨威格此時該會多麼不愉快。可是,茨威格恰恰相反,他從羅丹的遺忘中看到大師成功的秘密就在於能夠全神貫注地工作,並由此產生更高的敬意。他感激地握住羅丹的手,甚至想俯下身子去親吻這雙手。每次想起這個故事,我就要說:羅丹的雕塑是美的,而站在雕塑前因仰慕而發呆的茨威格的謙卑,也是美的。

兩者都像明麗的金盞花,都像科羅拉多高原上的藍寶石。

每次讀羅曼·羅蘭寫的《托爾斯泰傳》和茨威格寫的《羅曼·羅蘭傳》,我都激動得幾乎要叫喊起來。除了興奮,我還感慨,作家抒寫作家,投下這麼高的敬意與真情,這正是品格。在中國,我隻看到學人所作的作家傳,很少看到作家為其他作家立傳。為什麼同時代的作家不能互相獻予茨威格的愛呢?是缺少時間,還是缺少茨威格那種嬰兒般的單純呢?

我知道我的心魂是脆弱酌,需要人類偉大靈魂的援助。今天我重溫茨威格和其他天才們的名字與故事,隻是希望他們繼續援助我,不管明天的時間隧道中橫亙著多少莽原荒丘,有他們的名字與故事在,我的人生之旅也許可以超越沉淪。

作者簡介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們關注目光的往往並非是他們頭頂上耀眼的光環,而是他們的事業精神與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實的名人是何樣子?本書輯選的文章將帶您一起走近名人,傾聽他們的心路曆程,分享他們光環背後的苦樂喜憂。這裏有大師的畫像,有歲月的朝花夕拾,有繁華落盡後沉澱的思想。他們經緯交織的閱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輝。一起來走進這一精神殿堂吧!

劉再複,男,1941年出生於福建。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他的文學理論著作《性格組合論》是1986年十大暢銷書。他的《論文學主體性》等論文,曾引發全國性的討論。他的學術著作有《魯迅美學思想論稿》等。另有散文詩集《讀滄海》、《太陽·土地·人》、《人間·慈母·愛》等。

【心香一瓣】

在當今這個信息與科學技術大顯身手的時代裏,文學何為?用本文的話就是:

拯救心魂。

文章千古事。筆鋒下能夠顯現一個人的思想境界,華章裏有一顆心的告白。一流的人物,不僅僅有傑出的成就,更有一種內在的魅力。這種魅力,源於他們對所專注的事業的熾熱情懷以及對誌同道合者的熱愛和尊重。

當作家與作家相遇,應該是兩個偉大的靈魂相對話,兩團熱烈的火相擁,相惜。“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個懂得謙卑和尊敬他人的人,就不會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感到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