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弗吉尼亞·伍爾芙佚名譯
雖然沒有人在意,沒有人知道,這個微不足道的小飛蛾還是拚命地與這麼巨大的力量抗爭,保存別人看不起也不願保留的東西,此情此景會給你一種奇特的感動。
雖然他很小,卻是一種很簡單的能量形式。這種能量從打開的窗口紛至遝來,進入到我和他人頭腦裏無數狹小而繁複的角落,所以他身上有著某種可悲而神奇的東西。好像有人取來一小滴生命原汁,極其靈巧地為他裝上羽翼,叫他來回穿梭飛舞,向我們展示生命的本質。這種展現十分奇特,叫人難以忘懷。望著他彎腰駝背,受人差遣,被人裝扮,身負重荷,不得不特別小心、特別莊嚴地飛舞,你會忘記一切。另外,你如果想想他生成另一種樣子會怎麼生活,就會帶著一種憐憫之心來看待他簡單的活動。
過了一會兒,他顯然飛累了,落在陽光下的窗台上。奇怪的場麵一結束,我也就把他忘了。後來,我抬起頭,目光又被他吸引住了。他想重新飛舞。但顯得很僵硬,很笨拙,隻能飛到窗格底下;想飛到窗格上麵卻沒有成功。我因為注意別的事情,一時間看到這種種徒勞的舉動也沒去細想,下意識地等著他重新飛起來,就像一台機器一時停了,等著它再啟動一樣,也不去考慮它停機的原因。大概試了七次以後,他在木質窗台上滑了一下,扇動著翅膀,後背著地落到窗沿上。他那無可奈何的樣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突然想到他遇到麻煩了。他自己爬不起來;雙腿徒勞地掙紮著。但是,我伸出鉛筆想幫他翻身的時候,才想到他飛不動、行動笨拙,是快要死了。我又把鉛筆放下。
他的腿又抽搐了一下。我抬起頭來,仿佛要尋找與他戰鬥的敵人。我朝門外望去。怎麼回事兒?想必到了中午,田裏沒有人幹活,靜謐與安寧代替了先前的喧鬧。白嘴鴉飛到河裏覓食去了。馬兒一動不動地站著。但是那種力量依然聚集在外麵,冷冰冰的,對什麼都不聞不問,似乎它在與這個幹草色的飛蛾作對。做什麼都沒用,隻能跟睜睜地望著小飛蛾的兩條細腿在厄運即將來臨之際亂踢亂蹬。如果願意,厄運會淹沒整個城市,不光是一座城市,還有大批大批的人;我知道什麼也逃不過一死。然而,精疲力竭的飛蛾停了一會兒,又開始蹬腿,這最後的反抗非常精彩,十分激烈,終於他翻過身來。人的同情心自然都是向著生命的。而且,雖然沒有人在意,沒有人知道,這個微不足道的小飛蛾還是拚命地與這麼巨大的力量抗爭,保存別人看不起也不願保留的東西,此情此景會給你一種奇特的感動。同時,你不知怎麼又會看到生命,一滴純粹的生命。我又拿起鉛筆,雖然我知道不管用。但就在我拿鉛筆的時候,死亡的跡象已經準確無誤地表現出來了。飛蛾的身體鬆弛下來,立刻又僵硬了。抗爭結束了。現在微不足道的小生物死了。我打量著死飛蛾,是強大的力量打敗這麼卑微的對手,輕易取得了小小的勝利,這不能不讓我驚訝。幾分鍾以前,生命令人驚異,而現在,死亡同樣令人驚異。現在飛娥翻過身來,體麵而安詳地躺著,沒有一絲怨言。是啊,他似乎在說:死亡比我更強大。
作者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英國著名作家,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國著名學者萊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兒。其代表作品包括《達洛維夫人》、《海浪》和《到燈塔去》。
【心香一瓣】
作為意識流作家,伍爾芙把一隻小飛蛾的生死瞬間以一種極度濃縮的意象視覺效果表現出來,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屈服,而在於超越,飛蛾的生命因超越而更有其價值。“精疲力竭的飛蛾停了一會兒,又開始蹬腿,這最後的反抗非常精彩,十分激烈,終於他翻過身來。”雖然命數已定,但這個不起眼的小生命仍不放棄最後一搏。在抗爭結束後,它又“體麵而安詳地躺著,沒有一絲怨言。”
“生如夏花般絢麗,死如秋葉般美麗。”這樣的小生命難道不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嗎?活著,就是要拚搏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