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

首句就寫蘇武見到漢使時的悲喜交集,構想新奇。接著才從古祠高樹引出許多感慨,既見蘇武持節的動人事跡,又表達了歸來後不勝傷感的心情。第五、六句也是先說回朝,後說出使,使感情更加凝重,而接下來以茂陵寓示武帝已看不到他的歸來,更加令人沉痛!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譯詩】

貧寒人家的女孩,何曾穿過華麗的衣掌?哪裏去尋找,寄托終身的伴侶?隻有,一片愁思暗自感傷。誰能推崇脫俗高雅的格調,誰能欣賞簡樸平常的梳妝。不願趨附時尚把雙眉繪得又細又長,隻願珍惜一雙纖手巧妙繡出精良。無限的悵恨一年年,一年年刺繡金線;到頭來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鑒賞】

詩以貧女自傷,實際是借此抒發自身的不滿。感歎世間隻看重趨時的庸俗,而高尚的格調反而沒人欣賞。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層樓。

【譯詩】

太陽漸漸落下山崗,黃河朝著大海奔流,要遙望千裏,要窮盡目力,就必須再登上一層高樓。

【鑒賞】

詩人通過登樓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宏遠的抱負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現了宇宙的無限。後兩句出語自然,千古傳誦,被人們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出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詩】

黃河如帶,綿延著遙遠的雲天,一座孤城,荒涼在峻嶺叢山。羌笛何必吹起悲涼的樂曲,傾訴別離的哀怨,柔和的春風,從來吹不到玉門關。

【鑒賞】

畫盡了一幅塞外的荒涼景象,也隱含著對朝廷不關心邊疆將士和不進行開拓的批評。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詩】

看不見飛鳥的影子,看不見行人的足印。隻有一葉孤舟載著披蓑衣戴鬥笠的漁翁,大雪天裏在寒江中垂釣。

【鑒賞】

本詩妙在自然,像一幅寫意畫,創造出一種不尋常的藝術境界。用了許多動詞,每個詞都具有很強的表現力。這是詩人遭謫到永州後所作。聯係到當時的抑鬱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就更可以引伸出許多想象來。

尋隱者不遇

——賈島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詩】

蒼鬆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裏,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鑒賞】

人稱賈詩瘦硬,但這首詩寫得多麼空靈。幾句像是極平常的問答,將隱者的瀟灑閑逸之情寫得入神極了。意境,是不須刻意強求的,妙句也常隻是從生活中摘取。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譯詩】

我拍打樹枝,把黃鶯打走,為了不讓它在枝頭啼鳴。我害怕啼聲驚醒我的好夢,我不能趕到遼西,去和我的親人夢中相會。

【鑒賞】

詩人的筆觸表現感情,確是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吵醒了和遠戍的丈夫相會的好夢,而遷怒黃鶯,要去撲打它,思婦的深情,隻有詩人才感受得這樣曲折、細膩和奇妙!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詩】

小時候我離開了家鄉,到老年才回來,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而鬢發卻已斑白。孩子們看見我卻沒有人認識我,笑著詢問我是從哪裏來的。

【鑒賞】

這是一首一千多年來婦幼都能脫口背出的名篇,不能也不用今譯。

詩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純樸,以白描的手法,將極平常的內容,乍見孫兒們時相互內心中的感受。繪聲繪影地表現了出來。

這是詩人天寶三年(744年)經玄宗同意回鄉後作的,那時他已經八十多歲,確實是“老大回”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