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壇山村人得到開發的消息很興奮,他們從來不拒絕開發。當年,在壇山村建工廠,村裏幾千號人沒幾個說“不”的,兩千多畝地不就占了嘛!當然,村裏人因此見到了實惠,吃水不花錢、用電不花錢。現在,家家做飯都有一套齊全的電飯鍋之類,更別說空調電視洗衣機了。在建了工廠以後的這些年裏,村裏有不少人進廠當了工人。留在土地上的人們一邊耕種著土地,一邊掙著建築的錢。這家企業把許多工程給了村裏人做,男人當木工、瓦工、壯工,女人粉牆、刷漆,家家守著糧囤數錢,一幢幢新瓦房蓋起來,讓遠近的農民羨慕得直流口水。壇山村的男孩子十六七就有人上門提親,挑媳婦就像市場上挑蘋果,專揀個大的、鮮亮的。
因為當年出讓土地建工廠,村民們早已嚐到了甜頭,因而他們有著後知後覺的開放心態。村裏的年輕人聽說壇山村這一帶都劃進了新城區,歡欣鼓舞,他們終於要像城裏人一樣住上高樓大廈了!雖然村裏家家住著寬房大屋,卻擺脫不開驅之不盡的塵土、蚊蠅,到了冬天,家家燒土暖氣的繁瑣與煙塵,大冷天裏蹲到露天茅廁裏凍屁股,想想就覺得猥瑣。老年人確實有不願住樓房的,鍾愛土地的人們犯愁樓上不能栓牲口,不能放農具;年紀大的怵頭爬樓梯、坐電梯,說住進樓房就像坐進監獄,屋裏吃屋裏拉,最後死在屋裏,不如村子裏老少爺們兒、老少娘兒見麵拉呱兒,東家長西家短,活得不悶。在住不住樓房的問題上,有的家庭老少兩代還吵得臉紅脖子粗。
正當村裏人對住不住樓房議論紛紛的時候,他們又聽到一個消息,說這個小區的開發商是有香港財團背景,不像本地那些小開發商桌子底下放風箏出手就不高,人家那可是大手筆!整個住宅區規劃麵積三百畝,有超高層、小高層,還有別墅洋房,是壇州規劃麵積最大、設計水準最高的住宅區,就是搬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都是難得一見的高檔區。不久,他們又聽說這個小區全部是商品房,超高層、小高層全部對外銷售,裏麵的別墅、越層是富人區,專供有錢人和當官的住。村民們這才明白,原來人家來開發,除了占地跟村裏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這叫那些希望住樓和害怕住樓的都白瞎了心思。
村裏的年輕人非常失落,未來的高樓大廈近在咫尺,對他們卻遙不可及!希望變成泡影,就像窮人盼到過年卻沒得到一口肉吃,這個年過得有些喪氣!
好在村裏人本就不存過高的奢望,本就認為那麼高檔的住宅自己是沒資格住的。但他們有資格守住屬於他們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土地補償。
農民是最現實的群體,他們很注重眼下的利益。征地時別信村民嘴上說:老祖宗留下的這片土地不能敗在咱手裏呀,土地都賣了,後代子孫吃什麼?實際沒幾個人想那麼遠,不過是為了爭取補償標準再高一些而已。他們很明白,那些地不屬於他們,他們隻是土地的使用者。既然土地不屬於自己,隻要補償合理,早賣一天早發財!
村裏不缺少各種各樣的能人,其中就有專門喜歡學習土地法律政策的。他們跟村民講,過去壇山村的土地沒有納入城市規劃,每畝基礎地價才八萬,現在規劃為新城區,至少提到十三四萬到十七八萬。聽了這話,就有人開始掐著指頭算賬:自家可以被征用幾畝幾分幾厘,取個平均地價,按每畝十五萬,可以得到多少多少補償。這麼一算,他們覺得自己要發大財了,距離百萬富翁也就一步之遙!
這種發大財、當百萬富翁的夢想比之住樓房還叫人興奮。有錢有車有房子,誰不希望呢?有人早就想買車、買樓,苦於手頭缺錢,現在終於有盼頭啦!年輕人沉不住氣,錢沒到手就開始預支。有人在自家炕頭算完賬,第二天就開回十幾萬的小轎車,他們毫不掩飾炫耀的心理。現在十幾萬在他們眼裏算什麼呢?不過是土地補償的一小部分!
人們在激動的等待中終於盼來了準確消息。消息是壇鎮政府給村裏的一份通知。通知的意思是:為了早日實現東部開發,建設一個美麗、富庶、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要求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顧全大局、放眼未來,積極支持征地拆遷各項工作。等等等等。鎮裏還要求將這個通知在大喇叭裏反複廣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村民們豎起耳朵聽廣播,聽完之後才明白都是表麵文章,而他們最關心的地價問題卻隻字未提。又過了十幾天,從鎮裏傳出小道消息,說每畝地補償標準五萬!
五萬?這還是十年前的補償水平!這個消息不亞於給熱汗淋漓的人兜頭一盆冷水,澆了個透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