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火車站人山人海,廣場上,為朝覲者送行的白帽子彙成了銀色的海洋,白帽子耀人的眼睛。車上擁擠著朝覲的人,有夫妻,父女、母女、姐妹等,年齡最大八十歲,最小五十歲。
帶隊的是寺上的阿訇,跟隨著宗教委派的女翻譯。
玉梅姐倆背了一小布袋米一小布袋麵,煮飯的小鋼筋鍋電飯杯等餐具,自製了幾樣清真食物,隨時準備搭鍋煮飯。
走時天氣尚冷,她們毛衣外穿著統一配發的黑色長袍,胸前縫製著紅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徽章,頭戴白色蓋頭。火車徐徐開動,仰天長嘯的汽笛,載著信仰者風馳電掣的向北駛去。
北京,玉鳳平生第一次享受功能齊全的賓館標間。
出境前,姐倆接受了簡單的培訓,懂得為真主完成朝覲,包括正朝古爾邦節,之後是副朝。穿越藍天白雲,從北京機場十幾小時飛到沙特吉達機場,飛機降落時已至深夜,異國的暖風猛然吹來,她們感覺熱浪灼人。
負責接待她們的是沙特東南亞朝覲服務機構中國辦公室。
雖然十分疲勞,畢竟抵達了夢想的天堂,姐倆被新奇而興奮的情緒感染著,忘記了旅途奔波的勞累。華燈閃爍,明月高懸,林木蔥鬱,接送她們前往招待所的大巴,靜靜行駛在柏油路上,觀望窗外的景色她們激動不已。
住宅是帶有衛生間的七人間,地上鋪的大地毯上放個小地毯墊子便可做功課。房間有廚房配有天然氣,方便做飯。次日,按捺不住好奇心,她們上了街,想兌點沙幣買菜做飯。街上建築呈典型阿拉伯特色,天雖熱,當地女人用黑紗遮麵穿長袍。外幣兌換一般在路邊的小小店鋪裏,鋪麵如同一個書報亭,工作人員按市場牌價兌換,一百美元換三百二十元沙幣。眼前的景象令她們驚歎,店鋪僅一人,各種錢幣堆在桌上,沒記賬,沒保安,門窗沒有防護欄,該做禮拜時,店鋪的人用一塊布蒙住錢物,拉住店鋪的門趕去做乃麻孜了,此景令玉梅姐倆感歎不已。
目睹琳琅滿目的商品,物價不高,一個沙幣買三個土豆,或者三個西紅柿。見不少新疆人開麵館,做各種麵食,她們有些餓了,買了一個囊一個牛角麵包,邊吃邊看稀罕。路過印度人做抓飯的大排檔,新奇的多看了兩眼,便被印度人極熱情的用阿語把姐倆拉進餐館,請他們吃幹沙沙的米糕和烤雞,掏十個沙幣買了燉小公雞,兩個沙幣兩小碗抓飯,吃的時候,感覺味道怪怪難以下咽,勉強吃了幾口便告辭出來。
中午時分,玉梅給家撥電話,來時丈夫突發心髒病住院,她一路牽掛著。電話通了,獲悉丈夫心髒支架手術十分成功。此刻,玉梅忽然感覺手表亂了?從麥加往家裏撥電話是白天十四點,家裏時間卻是清晨七時半,時差把她倒糊塗了。
到麥加第三天,姐倆跟隨帶隊阿訇專程去了阿拉法特平原,登上了拉赫曼山。拉赫曼山是人祖阿丹與哈娃太太久別重逢,蒙真主赦免的地方,山頂建有紀念碑。據說人祖阿丹受易不曆斯的調唆,偷吃了禁果被貶下天堂,人祖與祖母分隔天涯兩方,在黑暗中經過漫長的摸索向真主乞求悔罪,最終受到真主赦免。帶隊阿訇強調:朝覲的三項功課中,有一項內容必須站駐阿拉法特平原。就是說,如果站駐阿拉法特平原,環遊天房、做禮拜三項主命功課完成,且無犯戒律之處,朝覲便成功了,就會成為真主命名的“哈吉”了!真的麼?姐倆暗下決心,克服一切艱難,完成三項主命功課,成為一名“哈吉”。
12月8日是重要的日子,根據伊斯蘭教規,這天朝覲的穆斯林入住米納。淩晨五時,玉梅姐倆乘大巴來到米那山穀,此處距麥加約七公裏,而麵積隻有四平方公裏的米納山穀漫山遍野紮著一模一樣的白色防火帳篷,全世界三百五十萬穆斯林齊聚此地,壯觀與宏偉的場麵,令姐倆激動的相擁淚湧。
住的帳篷六十平米,每個帳篷配有空調,帳篷內的地毯上擠著三十多名朝覲者,所有人席地而睡。每日三餐免費,最大的問題是如廁難,排隊一個多小時才解決問題,姐倆決定少吃食物少喝水,減少如廁。
次日被稱為“阿拉法特日”。朝覲者須麵向位於麥加大清真寺的天房禮拜,然後站在阿拉法特平原誦念《古蘭經》,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此發表臨終演說。同時,懺悔過失和罪孽,並祈求真主寬恕。因為這天能得到真主寬恕,從火獄上得到脫離的人最多,所以,密密麻麻的朝覲者虔誠的合膝跪念古蘭經,一遍又一遍,神聖莊嚴的誦念聲直擊雲天。玉鳳問姐:“萬裏迢迢從中國來麥加,果真能得到回報麼?”
玉梅躊躇一下,重複阿訇講的道理:“一位穆斯林十來歲開始,自覺或不自覺犯了許多罪,從言語到行為沾染了許多壞習慣!而今,站駐阿爾法特平原,是扭轉個人曆史,改變個人命運,籌劃前程,準備後世諸多行動中最有意義的一天。”她說:“祈求吧,玉鳳,今天做什麼嘟瓦,有關健康、兒女、生命、財產,全能如願!”
當天的撇失尼與底格爾並禮,由會說阿語的伊瑪目領拜。作討白的時候,姐倆與所有朝覲者一樣向真主悔罪,向真主祈求饒恕!真誠地做著討白。為自己,為家人做嘟瓦時,她們向真主祈求兩世吉慶,堅信,悔罪者的誠摯最能得到主的慈憫與寬恕。
太陽落山,回到駐地,並禮了沙目與虎伏灘後休息。午夜過後,涼風漸起,盡管裹緊了身上的毛毯也非常之冷。不少人睡不著覺分散撿小石頭,準備次日打鬼。次日清晨,姐倆擠在第一排完成射石功課,到射石場先打大鬼傑木賴吾古巴,第二天打小、中、大鬼,第三天再打小、中、大鬼。穿梭於眾多朝覲者之間,她們幫著體弱不能親臨現場的老人打鬼!
在踩踏中爬起來
來麥加朝覲,是姐倆感覺最幸福的時刻,盡管阿訇一再告戒,整個朝覲過程充滿危險與艱難,與一般出國旅遊有本質的不同!但比不了她們對麥加強烈的追尋與向往。奮不顧身的一路走來,視野的寬闊令她們不斷感歎,原來幾十年生活的地方小如針眼,自己渺小如蟻!
穿梭在行拜禮的路上,姐倆與那些長相不同膚色不同的朝覲者一樣,脖子上掛個牌兒,牌上用阿文寫著自己的住址與姓名,防止一旦走失,可以被警察送回來。每次做乃麻孜,置身於蒙著黑色白色或醬色紗巾的人圍裏,置身於一大片黑袍,白袍或醬色袍子戴白帽子的人群中,聽著氣勢非凡的誦經聲在山穀上空回蕩,耳邊餘音嫋嫋的:“萬物非主,唯有真主……”她們便忘記身在何方,靈魂與那回聲融合一處。天亮,她們徒步往聖寺走去,途中土路柏油路坡度大的山路呈現腳下,約一小時到達終點,無人退縮,朝覲者步履沙沙,神色虔誠的一路向前,向前。
這一日,細雨霏霏,姐倆隨著眾人穿越米納山穀隧道,怕擠丟了,她們手拉著手。忽然,濕滑的泥路絆倒了玉梅,朝覲者行進的步伐滾滾而過,玉梅覺得被擁擠的人潮壓著爬不起來,她本能地用胳膊護住了頭和臉,合住眼默念真主。幸虧玉鳳伸開雙臂拚力擋住後麵湧來的人流,迅速拉起姐姐攙住她跌跌撞撞往前趕。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後來獲悉,朝覲這年發生踩踏導致二百五十一人死亡。幸運之極啊!朝覲路上的確充滿危險和艱難,是什麼力量促使那麼多的人雲集一起?什麼動因促使億萬穆斯林來到麥加聖城?玉梅想,是伊斯蘭教的感召力,是穆斯林對真主的信念。
未見聖寺之前,姐倆就懷著一顆異常激動的心,盼望著那一刻的到來。先知說過:“誰在我死後來探望我,就如生前來拜訪我一樣!”這讓她們覺得見到聖寺是極頂的幸運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