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說法早就呈開放狀,擺在桌麵上任人選擇孰是孰非。至於“自由落體定律”是不是已經成為終極真理不可推翻,恐怕還得由更嚴密的科學實驗來證實。
在斜塔入口右側牆上,記錄著鍾樓開始建造的時間:“此鍾樓奠基於公元1174年8月”(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其實實為1173年8月,當時比薩使用的紀年同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相差一年……所有這些,或帶有曆史慣有的模糊,或帶有兼顧不足的謬誤。但唯其如此,斜塔才顯出一種綜合的厚重,這些,哪裏是其他什麼地方的同類建築隨隨便便來一個“比斜”就能一蹴而就地獲得取代地位?
三、中國也有不少可以“比斜”的塔
妄想在“斜度”上獲取世人注意的,絕非全是老外,中國其實早就有所謂的“世界八大斜塔”或者“中國五大斜塔”等多種版本。能夠在其中名列其中的一般是蘇州市虎丘公園裏的虎丘斜塔,上海鬆江天馬山中的鬆江斜塔,遼寧綏中縣前衛鎮的綏中斜塔,湖北當陽市玉泉寺前的當陽斜塔,還有我的家鄉廣西崇左市左江江心中的歸龍斜塔。
從成塔年代到塔身斜度,中國的許多斜塔的確也都不讓老外—比如遼寧的綏中斜塔,根本不用計算其“斜”的數據,幾乎呈橫狀的塔身已經足可以說明一切。可見,塔斜而不倒,我古已有之,絕非老外獨攬。於是許多版本在論及某塔的“斜”狀時,言之鑿鑿,不但有數據比較,還有照片為證。塔呈如此之“斜”,居然沒受世人矚目,故大有憤憤不平之狀。每看到此,我總是忍不住發笑:人家比薩的鍾樓,難道僅僅和你比斜度?倘若塔的斜度最重要,倒不如舉辦“世界塔樓斜度錦標賽”,全以數據比較,全以形狀說話,然後再依其“斜度”排隊進入世界遺產名錄,一點後門都走不得,豈不幹淨利索?
某女演員曾經被境外某雜誌認定為“中國最漂亮的女性”,又是上排行榜,又是榮登封麵……對此,並不見有哪位美女不服,更不見有誰把自己的身高、三圍、體形比例、臉蛋模型等構件進行充分數字量化,並據此與該演員做比較,最後再向該雜誌鳴不平……為什麼?因為誰都知道,人家誰和你比這個呀?
中國的斜塔們難道就沒有任何可以發言的角度?這倒也不是。我看我家鄉廣西崇左市的左江斜塔就可以寫上幾筆。
左江斜塔坐落在崇左市內清幽秀麗的江心島中。斜塔始建於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先做三層,然後斷斷續續,最後做成5層塔身時,已經是清代的康熙年間了。此塔起因據稱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遠古時左江中遊有條妖龍,凶殘惡暴,常在急彎處攪浪翻波,翻船食人,弄得左江一帶人心惶惶。於是有個叫水寶的後生獵手專門練就一身好武藝,在神明的指點下,勇戰三天三夜,終於斬殺妖龍,使左江恢複清平。當地人為了永記水寶殺龍除害偉績,遂在江心島上建寶塔,取名歸龍塔,又名水寶塔,後來雅稱為左江斜塔。
左江斜塔高28米,青磚砌就,塔身造型呈八麵體,塔頂八角飛簷;塔內有螺旋形階梯通塔頂,每層可借窗口觀看風景。整個塔身逆水向外傾斜1米左右,使人驚訝叫絕的是,不管從東南西北哪個方向觀看,左江斜塔總是向人所在方向歪斜—實在有點和你逗著玩的意味。這應該算為奇跡吧?而這個奇跡,竟然是人的操縱使然。
國內外的斜塔,基本上全是因地理地貌地基原因造成的,即都是自然力使然,人們所能做的,也就是如何遏製住不斷加大斜度的塔身。隻有左江斜塔例外,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建塔工匠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河道拐彎位置和地基土質狀況,還兼顧了江心風力與河水流速等綜合因素。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專門把塔做“斜”……屈指數來將近400年了,盡管江風四季吼嘯,江水長年衝刷,甚至還偶有洪水沒頂……但歸龍斜塔的歪斜度數,多少年都是始終如一,全在人的算計掌控之中。盡管我在國內外已經看過不少各種各樣的塔,但每次回鄉我都一定要看看這個斜塔,看它清晨迎江風而梳妝;看它黃昏沐清流而沉澱;看它堅忍挺立,笑傲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