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喋血金陵(3 / 3)

牢房裏,冷少農艱難地從草鋪上撐起上半身,對戰友們說道:“端陽節到了,在我們家鄉過端陽節可熱鬧呀,家家戶戶都要包棕子,吃雄黃酒,飯後,大人小孩全家出動,上山‘遊百病’。”一難友接話:“我們家鄉更熱鬧,在河裏舉行劃龍船比賽。”戰友們一個個顯得很興奮,都在訴說家鄉過端陽節的盛況。

冷少農懷念起兒吋過端陽節的情形:母親要為子女包粽子,並要給私墊先生提前送去,表示對先生的尊敬。先生早就說過,端陽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是為了紀念楚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他懷著憂憂民的壯誌,投江自殺。後來人們為了緬懷這位詩人,便包粽子,投入江裏,以示追念。

冷少農轉過神來,說:“戰友們,端陽節我們都不能過。但是,我們應該緬懷祖II的偉大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向屈原學習,寧為玉碎,不為全,保持髙風亮節的人格,做-個憂,憂民的愛國誌士。”大家異口同聲說:“對,保持高風亮節,做憂國憂民之人!”

當天晚上,監獄裏籠罩著恐怖氣氛。黃昏來臨,監牢裏一片昏暗,天空刮起陣陣冷風,飄起了毛毛細雨。突然,一隊荷槍實彈的軍警衝入監區,列隊待命。

在獄警打開鐵鎖的時候,冷少農領頭唱起了《國際歌》。歌聲越來越響亮,和者越來越多,像洪流,一瀉千裏。

冷少農、李耘生等13位革命同誌被押出1“監獄,帶到雨花台刑場。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冷少農與李耘生等革命同誌從容鎮定,舉起戴銬的手,從胸膛進發出一陣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鏗鏘激昂的口號聲響徹山岡,傳遍四方......

隨著敵人罪惡的槍聲響起,冷少農等13位革命者的鮮血灑在了這片熱土上。

冷少農犧牲吋年僅32歲。

大事年表

1900年1月,冷少農出生於貴州省甕安縣一戶農民家庭。1907年,到離家不遠的私塾讀書,開始接受啟蒙教育,1911年(或1910年),入甕安縣高等小學堂接受小學教育。1917年,考入貴州省立法政專門學校,就讀第三期法律本科。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冷少農積極投身於運動洪流中1923年,冷少農從貴州省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後,到《民意日刊》工作,不久,調到省籌餉局工作。

1924年冬,棄職回鄉。

1925年秋,隻身赴廣州投身革命。到達廣州後,到黃埔軍校工作,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任兩廣區委軍委技術書記。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正式誓師北伐,冷少農隨軍轉戰。

1927年,冷少農遂照組織安排,撤離武漢,潛入南京,擔任中共南京地下黨負責人。不久,進入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軍政部任秘書等職。並在南京大沙帽石將軍巷10號建立地下聯絡站,聯絡貴州籍軍政人員,收集情報。

1929年3月,跟隨何應欽率軍攻打桂係軍閥。

1931年2月,參與策動南京警衛營起義的行動。

1932年3月被捕入獄,6月9日英勇就義。